“為何這麼問?”錢錄事詫異道。
老者笑了笑,道:“近幾年過來做買賣的新羅海商少了。偶有幾個,也愁眉苦臉,買賣起來扣扣索索,沒以前闊氣了。一問,盡皆搖頭,說戰事頻繁,新羅王橫徵暴斂,貨不好賣。”
“確實不太行了。”錢錄事說道:“兵戈一起,百姓苦啊。”
老者附和了一聲。
其實,在三十年前,中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登州所在的淄青鎮算是好的了,難得的亂世中的淨土。但當大夏王師殺過來的時候,日子同樣不好過。
猶記得朱全忠逃奔登萊二州,飛龍軍深入腹地,燒殺搶掠。那時的登州百姓,別說買海貨了,連飯都不一定吃得飽。
還好這一切都過去了。
王師平定登州之後,大力擴建港口,發展海貿。赤山浦因為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北方有數的良港不但平海軍在此駐泊,各路商船也喜歡前來此地。
隨後,海洋捕魚產業的盛行,更是加速了赤山浦的發展。及至今日,這裡已經形成了一整套海洋產業鏈,造船的、修船的、制帆布的、箍桶的、加工木材的、鞣製皮革的……等等,甚至就連田舍夫都靠種植糧食、果蔬,飼養家畜發了財。
人口更是連年增長,整個赤山浦而今已經不下八萬人,幾乎全員依託海洋產業吃飯。
這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新興城鎮,這是一個流淌著金錢的商業港口,這是一個海洋產業的生產基地,這一切,都是今上一手打造的。
“早點平了新羅算了。”老者嘆了口氣,說道。
錢錄事大奇,道:“我記得杖翁就是新羅人吧?”
“錄事可不要亂說。”老者搖了搖頭,道:“老朽祖父或是新羅人老朽可是大夏子民啊。”
錢錄事失笑,道:“確實。”
“碼頭上傳聞聖駕東巡,會來赤山浦麼?”老者又問道。
錢錄事遲疑了一下,道:“很難說,但應該會來吧。蓬萊鎮、赤山浦,聖駕必至其一。”
“蓬萊鎮熱鬧,不比咱們差。”老者說道。
“他們沾了遼東道的光。”錢錄事說道。
蓬萊鎮同樣是平海軍重要駐地之一,面向遼海。來往安東府及遼東道的船隻,必然在那個港口靠泊。
那裡同樣有百十家工坊,規模不比這邊小,甚至更大。渤海商社相當一部分貨物,就是透過鴨綠江水運出來,然後跨海輸往蓬萊鎮等地,再分發至各處的。
錢錄事沒去過蓬萊鎮,但聽同僚說,現在遼海之上,十分繁忙。一船又一船的中原商品被運過去,一船又一船的山野貨、藥材、皮革、肉脯、牲畜、銅塊等商品被運回來。
人員交流也非常頻繁。
從安東府旅順港出發,差不多三天就可在蓬萊鎮上岸,比走陸路還快。而且,隨著這條航線的日益成熟,海難已經非常之少了,人們也更願意坐船來往——去年秋天,數十名遼東道學子,就是在旅順搭乘渤海商社的船隻,在蓬萊鎮上岸,然後前往洛陽禮部報道,參加今年春的科考的。
人們對海洋已經沒有恐懼了,甚至大加利用。
這一切,其實都是聖人的功勞啊,真希望他老人家能夠過來看一看。
這是伱的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