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四章 恢復

去年種下的越冬小麥已經接近收穫了。

襄陽、南陽一帶,稻、麥皆有,一年兩熟。看著地裡黃澄澄的麥子,邵樹德心情很好。

乾旱皴裂的大地,需要雨水滋潤恢復。

經歷了半年戰爭壓榨的南線諸州,經濟上殘破不堪。收了這一季麥子後,當能稍稍喘口氣。

明年這十四州之地盡皆減稅,以恢復元氣。但幾萬軍人需要錢糧供養,這也是事實。這負擔,不過是轉嫁到人口相對充裕的關中罷了。而且還是很不經濟的那種,路上損耗驚人。

途徑棗陽縣的時候,邵樹德特意停了下來。

這邊來了不少乾州五縣的民戶,第一批三千戶已經抵達,都分了地。

關中地狹人稠,又被邵樹德保護得太好,人口有點多了。最嚴重的華州,有的人家就幾畝地,還在那精耕細作,土裡刨食,還特麼吃不飽。

邵樹德看著就很無語,去外地一家有幾十畝地不香嗎?但百姓就是不願意。

他想起了隋朝的一件舊事,楊堅巡視關中,發現府兵應一丁授田一百四十畝,但因為人口暴增,關中實際只有人均十幾畝。

一丁十幾畝,養的府兵是什麼質量?

府兵,和先秦耕戰體系的兵不一樣,區別在於參不參與農業勞動。

府兵一家二三百畝地,有部曲莊客,只在農忙時偶爾參與農業勞動,大部分時候閒著,好吃好喝,錘鍊武技,參加訓練,同時有錢自備器械甚至馬匹。

當年後周(北周)約七百萬人口,結果全國只有四萬八千府兵,成為後周的核心精銳。

楊堅痛感府兵制敗壞,於是強行遷移關中兵戶到各地,算是給隋朝府兵續命了一波,不然多半等不到楊廣登基,就要無強兵可用了。

府兵,其實就是小地主,而不是自耕農。

“棗陽縣總共來了多少人了?一戶有田幾何?”邵樹德問道。

“大帥,乾州已發來三千戶,吐谷渾赫連氏部眾亦來了千餘帳。”陳誠答道。

“什麼帳不帳的?儘快編戶。”邵樹德說道:“這就是兩萬餘人了,好生安置吧。正所謂一張白紙好作畫,關西農學生應儘快到位。”

“鄧城、谷城安置了嗎?”邵樹德又問道。

“糧草、農具、牲畜不足,尚未有多少人過來。就谷城縣來了一千多戶乾州百姓,外加部分吐谷渾部眾,總計八九千人。”陳誠道。

“這事確實急不得。”邵樹德嘆道:“一萬戶乾州百姓,四萬餘吐谷渾部眾,慢慢來吧。襄陽、南陽、淮西,朝廷忽視很多年了,戰亂又多,恢復起來沒那麼簡單。這三個縣,一定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陳誠會意。遷移百姓而來,還贊助糧食、牲畜、農具之類,當然不是造福折宗本或趙匡凝的。往這三個荒涼的縣份安置十萬百姓,開墾田地,產出了錢糧,以後就是夏王府插手此間事務的絕好抓手。

邵大帥,賞賜起來非常慷慨,威勝軍三州、淮寧軍四州,說給就給了。但從來都沒有放任不管,而是一直在摻沙子,建立聽命於自己的基本盤。

政治生物的基本操作罷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