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十五章 定局

趙匡凝手撫過一卷卷書冊,暗自嘆息。

這都是他的私人藏書,多年來花費巨大精力蒐羅所得,有數千卷,其中不乏孤本、珍本,都是他的心頭肉。

喜愛收藏書籍,似乎不是一個武夫的愛好。但趙匡凝是一個純得不能再純的武夫,也確實喜愛收藏書籍,時時閱覽,這就是武夫中的異類,一如喜歡穿儒服,與書生們高談闊論的謝彥章。

趙家在襄陽、宜城、鄧城三縣有不少田莊。按說即便失去了權力,當個富家翁也足以優渥地生活下去。但這是亂世,可不敢這麼想!

沒了刀把子,這些產業就是肥肉,任人搶奪,沒有絲毫辦法。

裴遠給了他一個繼續掌權的機會。

襄、郢、復三州,去掉還在那個伶人手裡的復州,襄、郢二州仍有十多萬人,可以養一萬衙軍,讓他繼續維持權力和富貴。

但地盤被拆得七零八落,還是讓他心裡很難過,對不起已經過世的先父啊。

“罷了,讓雀兒進來。”趙匡凝坐了回去,隨手拿起一卷古書,說道。

“叔父可是想通了?”趙岑大踏步走了進來。

“昨夜我與匡明商議,欲任其為郢州刺史。”趙匡凝神情疲憊,臉色晦暗,唯有手中的古書,才能給他帶來一絲安慰。

“這……”趙岑有些沉吟。

事情確實比較複雜,因為牽扯到的利益眾多。

鄧州六縣,近九萬口人,郢州三縣,不過三萬餘口。之前商量好的是讓鄧州刺史趙璆轉任郢州刺史,趙璠任唐州刺史。

鄧州軍力完整,雖然有很多是襄州派過去的兵馬,趙璆並不能完全控制,襄陽方面對其影響力很大,但從一個富庶的地方調任相對貧窮的郢州,趙璆完全有可能鼓動鄧州本地兵馬趁機作亂,甚至投向朱全忠。

只給一個郢州刺史都可能作亂了,結果你竟然連這三縣都不想給,這是怎麼想的?

“叔父,某想了想,不如讓趙璆去房州?房州戶口比郢州還多,刺史孫典並非我趙家人,不如將其罷職。”

“房州已置於昭信軍治下,如何之官?”

“這……”趙岑也抓瞎了,沒有足夠的官位安排啊。

“罷了,你再去與裴遠商議一下。我遣使召趙璆、趙璠來襄陽,忠義軍出了這麼大的事,趙家子孫本該同舟共濟。”趙匡凝也知道此事為難,無奈地說道:“唐、鄧大軍,多有襄州子弟,家人多在襄陽。有我父當年的情分,總不至於立時就反。”

趙岑當日便出了城,隨後直奔城外大營,裴遠已經從棗陽抵達了此處。

雙方一見面,自然又是一番密談。

折宗本懶得管這事,他帶著隨從出了大營,登高望遠,瞭望地勢。

“好一塊膏腴之地。”折宗本讚道:“今日便寫信給吾婿,去關北、河隴招募壯士,舉家搬來,充實戶口。”

後漢時南陽郡戶口百萬,但國朝最盛時唐鄧隨三州的人口也沒達到這個數字的一半,也是奇哉怪也。

到了這會,唐州九萬餘口、鄧州八萬餘口、隨州四萬餘口,也就二十來萬人,甚至不到四分之一。

這已經不能用戰爭來解釋了,因為開元年間人口就不多,太多空地,以至於先後安置了幾萬戶突厥人、昭武九姓等胡人到唐、鄧、蔡、汝、許、陳、申、光等州,一度將其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