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九章 整頓

但官俸這一項,著實不多,蓋因國朝的官員、雜任(胥吏)數量,就歷朝歷代來說,真的算是少的,開支不大。戰爭麼,主要發生在南詔、突厥、契丹、吐蕃、西域這些地方,舉國最多時也就58萬軍隊,還有部分軍屯補貼,所以財政方面能應付——官僚機構堪稱精簡,兵也少,外加精打細算。

安史之亂後,武夫數量突破百萬大關,加上戶口減少、戰亂頻發,所以才需要在鹽上面做文章了。

這兩人為什麼拿鹽說事?莫非要動河中府的這個財源?

“蒲州鹽利,本有七十萬緡,這些年被大帥的關北鹽所擾,已降至不足六十萬,然仍不失為一大財源。朔方鹽利,如果老夫所料不差,應在三十萬上下吧?”

“差不多。”

“河中鹽利,若全數拿來養軍,可養兩萬衙軍。大帥自然是不缺鹽的。在豐州之時,老夫看到鹽池大量徵發役丁。宥州、鹽州、靈州、豐州,鹽池眾多,甚至可用大河運輸,鹽質還好,自然看不上河中鹽。然河中地方好啊,河東、河南、山南皆仰賴之。甚至部分河北州縣,亦用河中鹽,而不食義昌軍之海鹽。此一項厚利,不可全讓於蒲州。”

“鹽利我有大用。遷移靈州軍士家人,需要很多錢。”

“其實蒲州百姓的負擔真的很輕。有晉絳之糧,有解縣鹽池,養五萬軍負擔很大嗎?非也。大帥只需抓住錢、糧兩項,蒲州便只能養兩萬軍,最多三萬。另,河西縣稅關、蒲津關三城、風陵渡稅關再握於手中,王瑤便會很難受,或許三萬人都養不了。強行養了,軍士不滿,三天兩頭鬧餉作亂,純屬自尋煩惱。養得少了,便不足為慮。”

這老貨是誰啊?王延心中奇怪,出的都是釜底抽薪之計!

公然議論新帥王瑤,一點沒放在眼裡,是朔方軍的人無疑了。但聽他口音,似是河中府的,唉,這就有人投過去了。

他偷偷瞄了一眼,心下恍然,原來是封彥卿,他在河中府、陝州一帶也是名人了,經常出席各種集會,很多人都認識。

有這種地頭蛇投過去,呵呵,難怪邵樹德在打鹽池的主意。

封氏投過去了,裴氏還會遠嗎?

已有衰落之勢的司馬氏、柳氏、薛氏是不是也要上趕著投靠?

呃——龍門王氏,這……

王延溜到了自己的衙署內,令人意外的是,居然看到了同僚、出身柳氏的柳彌。

“柳巡官你還活著?”王延有些驚喜。

“在茅廁裡躲了兩天,水米未進。”柳彌一臉心有餘悸的模樣,道:“朔方軍今日便離開都虞候司。”

“那他們去哪?”王延奇道。

“靈武郡王暫住陶建釗家中。”柳彌說道。

陶建釗全家都被亂兵殺了,已是空無一人,確實很合適。

“陶氏算是倒了血黴了。”柳彌神神秘秘地說道:“今日聽朔方軍士說,陶氏的府邸、田地都要發賣,所得財貨供流人路途膳食、醫藥所需。”

“流人?哪來的流人?”

“五千戶亂兵,盡皆發配河西。”柳彌只說了一句,便不再言語。

王延倒吸一口涼氣,這可真是暴政了。不過剛剛過去的兵亂,鐵林軍據說殺了兩千人,絳州軍入城時也殺了千人,這五千戶人家大部分失了主心骨,不然絕對要鬧起來的,半途作亂是必然之事。

這邊廂兩人在聊,那邊邵樹德與封彥卿二人則已經談得差不多了。

河中鹽利,一年六十萬緡,邵樹德打算拿來做一件事,那就是人口大遷徙。

五千戶亂兵家人,全部發往河西鎮,這或許也是短期內最後一次往河西移民了。

之前王卞在華州乾得很出色,流放高門豪族萬餘人去涼州,今年這廝又殺數百人,流放河西萬人,以至於邵樹德不得不給他下令悠著點。

河西鎮接收的中原移民,還有五千汴軍俘虜。如果再算上即將流放過去的五千戶河中亂兵家屬(假設到達六成),河西鎮的編戶人口將達到25萬餘人,其中涼州約39000餘戶、15萬餘口,甘州29000餘戶、10萬7000餘口。

涼州的戶口,已經略微超過國朝盛時,可見移民及蠶食胡人丁口的力度之大。

甘州戶口,更是遠超國朝盛時。彼時不過二萬多人,現在十萬,已經十分誇張了。雖說甘州回鶻時代,甘州號稱住了三十萬人,但這是作為“國都”才有的人口數量,如果以普通州郡而言,十萬出頭差不多就接近極限了。

河西鎮,不宜再接收移民,剩下的就靠自然繁衍兼且化胡為夏。再胡亂塞移民過去,或許也能生活,但對環境造成的破壞一定相當大,邵樹德不想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