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乃夏人,如何與新羅聯絡,萬不敢也。”趙宗晦立刻回道。
“無妨。”邵樹德擺了擺手,笑道:“朕在洛陽,接到崔玄自新羅手書,言弓氏已在今歲裂土稱王。這個弓氏,你可知曉?”
趙宗晦當然知道,事實上他在新羅還有親朋故舊,多多少少知道一點那邊的訊息,但他不敢說,免得引起聖人疑忌。
“你照直說,朕的心胸還沒那麼小。”邵樹德說道。
“臣遵旨。”趙宗晦稍稍放下點心,道:“弓氏亦是新羅王宗室,其實起兵有幾年了,攻下
了不少州縣,今歲覺得時機到了,於是稱‘高句麗王,。另有甄氏者,亦奪佔部分州縣,稱‘百濟王,。而今新羅大亂,互相攻伐,已是亂世景象。”
小小一個新羅,卻也三國爭霸,這事情弄得……
雖然目前看來,新羅的地盤似乎最大,又是正統,但也最腐朽,負資產最多,基本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後高麗、後百濟是新興政權,處於上升期,活力更強一些,最後多半是他倆一決雌雄,決定整個新羅的歸屬。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崔玄的說法,這個“高句麗王”、“百濟王”目前都認新羅王為主。這麼看來,這兩位其實玩的是割據藩鎮的套路,新羅王的大義名分還是有點作用的。
邵樹德與崔玄書信往來多次,對新羅稍稍有些瞭解,知道在中原朝廷看來,新羅王只是個親王爵,他沒有權力冊封弓氏、甄氏為王,但其實呢,人家新羅王關起門來做天子,也玩了一套小中華朝貢體系。
比如,北方的很多土著部落就向新羅王朝貢稱臣,新羅王也堂而皇之地冊封他們各種頭銜。在南方,耽羅島(濟州島)也被冊封了,是新羅的藩屬國。
但這個耽羅其實也向大唐遣使入貢過。
“耽羅,在新羅武州海上。居山島上,週迴並接於海,北去百濟可五日行。其王姓儒李,名都羅,無城隍,分作五部落,其屋宇為圓牆,以草蓋之。戶口有八千,有弓刀楣鞘,無文記,唯事鬼神,常役屬百濟。龍朔元年八月,朝貢使至。”
其實很正常,小國、小部落,牆頭草一般的東西,同時向多個宗主朝貢,求取冊封,尋常之事。
歷史上元朝直接將其攻滅,駐兵,歸中原統治。本來和朝鮮沒關係了,但事情壞就壞在元朝把朝鮮也給滅了,然後把耽羅島就近歸於朝鮮徵東行省管理。
這在當時問題不大,畢竟都是元朝的一個省,耽羅島歸哪個省管,不都一樣嗎?
這就和沙俄滅掉了奧斯曼土耳其的附庸國克里米亞汗國一樣。在蘇聯時期,把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劃出去,就近歸烏克蘭管,不都一樣嗎?
滄海變幻,世事無常,還真不一樣。
“若新羅王遣使入洛陽稱臣,我該不該冊封?”邵樹德又問道。
趙宗晦沉默了一下,斬釘截鐵地說道:“臣以為陛下該冊封新羅王。新羅無道,百姓厭之,新羅王控制不住局面,便只有仰仗上國,或會讓出許多好處。”
“趙卿是有見識的。”邵樹德笑道:“昔年新羅王為唐雞林州都督,今新羅王若遣使入覲,朕理當冊封,或遣一軍入援,你等要做好準備。不過,當前還是以安東方向為主。”
“臣遵旨。”趙宗晦應道。
他此時的心緒有些複雜。
中原藩鎮那麼多武夫,兇暴善戰,若放出去,不知道要釀成多大禍患。
如果是李罕之、孫儒那種軍隊,他都不敢想會發生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