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新兵的推進速度有多快呢?一天二十餘里。
這個速度其實並不慢。
霍丘縣的地形,可複雜得很,沼澤水泊很多,樹林密佈,還有低矮的丘陵,走起來並沒有那麼舒服。
抵達淠水西岸後,邵樹德下令紮營停駐。
鄭勇抓緊時間,開始操練兵馬。主要還是學習金鼓旗幟,以及一些常用陣型的演練。
軍士們敢打敢拼,但在軍陣號令方面還有所欠缺,需要惡補功課。
折從古率領的兩千騎兵已經渡過了淠水。
他們在淺水處設了一些標誌,有專人看守著。一旦戰事不利需要撤退時,大軍就從此涉渡。
至於為何派人看守,原因也很簡單,怕被人移動這些標杆,將其放到深水區,那可就是一場自蹈死地的災難了。
騎兵渡河後,一路快速奔襲,待接近安豐縣只時,又下馬步行,恢復馬力。
二月二十八日,他們突襲了安豐塘附近的一個據點。
洶湧而至的騎兵將正在轉運糧草的縣鎮兵殺得四散而逃。
這些折家騎兵,為了方便深入敵境廝殺,帶的武器和往常不太一樣。遠端武器是騎弓,這個斷不能少。近戰兵器有三把,一把劍、一把鈍器、一把輕便的長矛。
輕便騎矛是飛熊軍銀槍都樣式的,也是後世明清時代騎兵常用旳長矛,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將長矛掛在手臂或肩膀的鳥翅環上,騰出手來用弓箭。
這個趨勢是如此流行,以至於很多老派騎兵暗自傷神:從北朝時開始風靡戰場數百年的馬槊終究要消失了麼?
是的,從歷史發展結果來看,馬槊確實在未來數十年內慢慢被淘汰了,因為騎兵更加強調機動性,而不是南北朝時那種粗暴的直接衝擊步兵方陣的作戰方式。
但這種稱霸一時的兵器,喜愛的人是喜愛到骨子裡,哪怕沒法兼用弓箭,也要揮舞著廝殺。
可惜終究拗不過時代,具裝甲騎比他們還先消失,馬槊沒有理由獨善其身。
不過,未來或許還有復興的機會,誰知道呢?
“如此喪失警惕,合該他們吃個大虧!”折從古看著騎兵肆意追殺失去建制的步兵,笑道:“都知道西面有大軍過來,還這般鬆散,真以為這裡是後方呢?便是我們不來打,將來楊行密攻過來,他們也要吃大虧。”
說罷,他一夾馬腹,馳到了壽州兵的臨時糧倉附近。
這裡應該有五萬餘斛糧食,還有幾萬捆乾草,也不知道轉運到何處。
有安豐塘在,確實富裕啊!
“地圖拿來!”折從古一伸手,親兵立刻攤開了一張畫在絹帛上的地圖。
圖上山川、河流、城池標註地清清楚楚,他的目光盯在壽州上面。
“打不下來!”看了半天后,他嘆了口氣。
壽州“陸有東關、濡須、硤石之扼”,“重以陂水之艱”,最為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