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他在御座上紋絲不動,招了招手。
陳氏領著宮人低頭離去。
何皇后之前在本枝院休憩,因為邵樹德還有事要她辦,但久等不至,居然睡著了一一沒辦法,上朝是個苦差事,一大早就要起來。
皇后走了過來,及近,被邵樹德拉入懷中,坐在旁邊。
皇后看著空蕩蕩的觀風殿,心中升起了一種奇怪的感覺身旁之人是皇帝,她是皇后,二聖同時臨朝,接受群臣贊拜,可惜這不是真的。
“兩樞密院、尚書六部之長官,皆提升一品。此事,你回去後就辦了。”邵樹德說道。
國朝官職有個奇怪的地方,就是宰相基本都是三品,甚至四品。
但在早年,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左右僕射等高品官職都是職事官,是天然的宰相、事實上的宰相。到了永淳年間,為了削弱相權,高宗將這些職務架空,給他們的手下贈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身份,令其入政事堂理政,這些人所。(本章未完!
第七十七章 循序漸進
擔任職事官的品級,往往只有三四品一一職事官是執行具體政務的官職,與散官、勳官之類不一樣。
正如後人總結的:“由是僕射為尚書省長官,與侍中、中書令號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輕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
到了現在這會,這些早年的宰相職事官早就已經淪為了勳散官爵,地方將帥經常得到此類加銜。比如邵樹德就有侍中、中書令的加銜,那麼他是中書門下的長官嗎?顯然不是。
而既然當皇帝的不想將尚書令這類職事官給出去了,那麼幹脆取消好了,這是邵樹德的想法。
“怎슷·····怎麼辦”皇后不太清楚流程,於是問道。
“臣已向皇后奏事。”邵樹德看著皇后,說道。
史載皇后“婉麗多智”,婉麗是看出來了,之前也覺得她是個聰明人,怎麼這會犯傻了呢?
不過何皇后很快給了他“重重一記耳光”,只聽她問道“太傅欲裁撤三省?”
邵樹德一怔,道“不,暫時還不想這麼做。”
“暫時”這個詞用得意味深長。
改革,在大多數時候都是循序漸進的,因為你吃不準過於激進的動作會造成什麼影響,總是走一步看一步,不行接著改。
漢代時,宰相權力極大。 首發更新@
到了南北朝,相權慢慢受到了限制。
到隋代,三省六部初創,進一步分了宰相的權力。
到了宋金時期,漸漸變成一省六部。
至明清時,乾脆連那一省也取消了,比如明朝取消中書省,皇帝開始直領六部。
這個過程,是相權一步步削弱,君權一步步加強的過程。是好是壞,眾說紛紜,很難講。至少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還是事實上的“一省六部”。
尚書、門下、中書三省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他吃不準。國朝有政事堂,成員都是三省六部的官長,明清有內閣,其實大同小異。
政事堂之外,有時候會召集“擴大會議”,即延英問對,以應付重大事件,參與者多為各核心要害部門主官、軍方大將等等,類似於清朝的軍機處,但非常設機構,而是臨時召整合員商議。
邵樹德不是萬能的。
他在行軍打仗上已有很深的造詣,但對官制的理解則沒有那麼深。他現在做的一切,都是在模仿後世,但理智告訴他不能照抄明清的制度。中間差了五百到一千年呢,社會階層、價值觀風氣、外部環境、生產力水平相差巨大,照抄很可能是在作死。
所以他決定一步步改。先改一部分,看看效果,再決定下一步的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