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打又是兩天。
五月二十二,燕王邵明義登上城頭,俯瞰山麓。
“賊人如此仰攻很是吃虧,但鍥而不捨,或許有詐。”邵明義將張武喚了過來,問道:“如果賊人繞道後山,有沒有可能得逞?”
張武思慮了一下,道:“山高林密,沒有道路,很難迂迴。”
“樵夫走的砍柴山徑呢?”邵明義沒有放鬆警惕,追問道:“商徒為避開稅卡,趟出的小路呢?有沒有?”
“這個——或許是有的。”張武是東川合州人,對西川這邊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聽了之後立刻喚來幾名本地商徒,仔細詢問。
“殿下,確實有兩條小路,都是樵夫、獵戶上山走的,狹窄逼仄,艱險無比。有些不法商徒也會利用這些道路逃稅。”
邵明義點了點頭。這才對嘛,潼關禁坑,最初就是逃稅的商人趟出來的路。大路之外沒小路,就像吃肉不放香料一樣不可思議。
“知道怎麼做嗎?”邵明義問道。
“末將立刻遣人伏於道旁,靜候敵軍。”張武答道。
“賊人不一定會從後山來。”邵明義說道:“我也只是提出有這麼一個可能而已。每條路放個數百人即可,重點在於嚇退敵軍,不至於讓咱們措手不及。從後山遠道而來,兵甲不全,糧械兩缺,重點在一個‘奇’上面,可一旦被發現,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殿下用兵果然老成。”張武一臉佩服地說道。
邵明義聽了有些不好意思,道:“我也是學的聖人。《新書》都快讓我翻爛了,征戰之事,來來回回就那麼幾招。楊詔急著破城劫掠,又想捉住我,定然傾力來攻。你看他派出的兵馬,已經不僅僅是黎、雅蕃兵了。”
張武轉頭望去,卻見一大群裝備著鎧甲利刃、強弓勁弩的蠻兵正沿著山道往上猛攻。
南詔,並不是啥都沒有的部落。
這是一個立國時間很長的國家,有自己的兵器製造業,有官員管理馬政,有成建制的騎兵甚至具裝甲騎。一百多年前,他們可是讓唐玄宗連連吃癟,讓極盛時期的吐蕃慘敗連連。
一百多年後,如同渤海一樣,國勢衰弱了,沒以前那麼厲害了——夏人嘴上稱呼他們為“南蠻”,但心底可不會真以為他們是野蠻人。
這會在進攻的應該就是楊詔的老部隊了。裝備還是不錯的,配合也相當嫻熟,看著是經制之軍,比那些蠻獠像樣多了。
但終究處於仰攻狀態,頗多不利。打著打著,就有些吃不住勁,傷亡實在太大,這一波進攻的人已經耗盡了士氣,開始向山下潰退。
“咚咚咚……”鼓聲擂起,在夏營後方休整多時的一支部隊驟然殺出,追著潰兵猛砍猛殺,收割戰果。
山道雖然寬闊,但混亂之中的南詔兵依然被衝得跌跌撞撞,哭喊之聲連片。
邵明義不看了,轉身下了城頭,張武也趕緊去佈置後山的事情。
楊詔打了兩天,也就一開始衝破了山腳下一個營地,隨後就被阻於半山腰上的一處緩坡。看這樣子,他還得再打幾天,才有可能進至雅州城下。而這個過程中,不丟下幾千具屍體是不可能的。
攻雅州要死多少人?估計楊詔心裡也沒譜,因為他不知道城內確切的兵員數量。但來都來了,不打一下又心有不甘。而且,如果真對雅州視而不見,繼續北上的話,人家還可以從山上殺下來,斷你後路,你怎麼辦?
有些事情是明擺著的,容不得你半點取巧。
有些坑也是明明白白在那的,你沒有選擇,只能跳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