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斷定他向西跑。”邵承節說道:“一如韃靼舊事。”
諸韃靼部落的西遷,從回鶻崩潰那會就有了。
回鶻汗國的覆滅,對草原來說是一件大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汗國東部的契丹人、奚人先後崛起,一番較量後,奚人敗北,淪為附庸,契丹南下蠶食唐境,東討渤海,北伐室韋、女真,西征韃靼、烏古、霫,不可一世。
或許正是契丹的崛起,導致三十姓韃靼的騷動,於是一波又一波的西遷浪潮開始了。
而今契丹已為大夏所滅,韃靼西遷的勢頭有所衰減,但總有些人不願頭上頂著一個官府,繼續西遷。
正西走不了,那我就先向北,再往西,總之要跑路。
對這些人,邵樹德的態度是如果原來沒臣服的,隨他去。
臣服了又跑的,派人追擊,追不到就算了。
追到的部落,首領處死,部眾一部分給出兵的部落作為酬勞,一部分發往遼東為部曲,一部分成為官奴,為三城放牧牛羊甚至種地。
總體而言,他的態度還是很寬鬆的。
部落西遷源於強烈的不安全感,因為東邊太捲了,他們明明實力不弱,卻沒信心留在當地生活。
西遷的部落,個個能打。歷史上有與契丹人關係密切的部落,一口氣西遷到烏克蘭,還取得了統治權。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操蒙古語族的部落,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周圍全是操突厥語族的部落,能打下一片天地,其實很厲害了。
讓他們去吧,去了西邊,因為人口劣勢,最終還是會被同化,費拉不堪。而他們留下的空間,在事實上緩解了草原的人地矛盾。
將來大夏的子孫後代如果向西看,說不定還能拉上點關係。
“你這麼肯定阿保機要往西跑?”邵樹德仔細想想,覺得這個可能性還真不小。
“阿保機在大鮮卑嶺一帶屢戰屢敗,應該已經喪失信心了。”邵承節說道:“不跑就是等死,跑了還有一線生機。”
邵樹德想了想,確實如此。
當年攻滅契丹時,阿保機身邊有二十萬眾,後來陸陸續續收攏殘餘,部眾應該在三十萬以上。
再往後,他的實力就不好判斷了。
他在大鮮卑嶺一帶,透過軍事征服和政治拉攏兩方面的手段,吞併了烏古人和霫人大部。隨後多年,戰場上的不順利,讓他損失了不少丁口牛羊,也有不少部眾南下投夏。
但他隨後又拉攏了桀驁不馴的室韋諸部,可能還吞併了部分韃靼,行蹤飄忽,鬼知道他現在還有多少人。
這一批人如果西去,邵樹德懷疑黠嘎斯人、烏古斯人能不能頂住,估計有點困難。
不過,這或許也是大夏朝廷插手的良機。
靜靜等待吧。
“阿保機的行蹤,密切關注。”邵樹德說道:“不過也別花費太大力氣。那麼多人西遷,時間長了,總會露出馬腳,不著急。現在,還是先釐清草原諸部的賦稅,將其完善。”
“臣遵旨。”眾人紛紛應道。
邵樹德點了點頭,起身離去。
明日他會出城西行。
從布哈拉出發的波斯人即將抵達洛陽,他要親自迎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