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45 道德淪喪

一條僅限於華夏微博上探討的內容,氾濫到了海外上,還成為了熱門話題,這多少得感謝無數西方媒體們的推波助瀾。大家既要忙著緬懷盧卡森·弗蘭德過往的輝煌,還要忙著捐出一個釘子,多少得為寧為未來榮登恥辱柱送上一顆釘子。

於是兩人都火出圈了。

許多兩位數以上加減法都無法算清楚的普通人都知道了美國有一位很牛的大數學家在今天故去,而華夏也有一位據說同樣非常牛的年輕數學家跟科學家,因為跟這位故去的數學家有著矛盾,所以在這位數學家故去的當天開啟了網路狂歡模式……

華夏那位非常牛的年輕數學家叫寧為,曾經跟雪國公主傳出過一段緋聞的寧為,據說還是前段時間勸學風波的始作俑者。當然真要這麼說,對於很多普通民眾來說,完全無法讓他們對寧為有更深刻的印象。比如很牛是多牛?這傢伙又有多邪惡多壞?

當然在引導人們的感情想要徹底黑化某個人時,媒體總能有辦法讓大多數人都將虛擬的形象具體話……

於是寧為在無數普通人的眼中就成了《美國隊長1》中的佐拉博士;《神奇四俠》中的毀滅博士;《鋼鐵俠3》裡的基裡安博士;《生化危機3》中的伊薩克斯博士……

這真得感謝好萊塢提供的天然素材,不然大眾估計都還沒統計過,在許多以科幻跟恐怖為題材創造的大製作電影中,科學家都承擔了各種思想偏激的反派角色。

這些深入人心的角色也讓大眾明白了華夏的寧為是個多麼讓人恐懼的科學家。基本上已經到了邪惡的天花板,每天不是在考慮怎麼奴役所有人,就是在想著法要把地球給滅掉……

但是如果更仔細的梳理就會發現另一個有趣的現象。

其實真正那些把寧為恨到股子裡的科技公司、資本大佬們,似乎並沒有親自下場。

甚至那些大眾都知道的資本控制的媒體也只是在最初做了將兩件事聯絡到一起的工作而已,後續各種輿論發酵各種黑化過程,它們並沒有參與,甚至某些大型媒體還幫著寧為說了些好話,比如最先將兩件毫不相關的事情聯絡到一起的CNN,在當天晚上又發出一條推特“華夏寧為不是一個符號,不應該過分汙名化。”

然後這條推特迅速收穫了上千條罵聲,不過這些罵聲CNN的小編跟往常的處理不太一樣,既不控評,更是一條都沒刪。充分尊重了CNN的讀者們吐槽的權力……

雖然說內外網有著物理隔絕,但網際網路時代,當某件事情外網討論的太過熱烈,自然不可避免的傳入了華夏國內。很神奇的是,這些邏輯也影響到了許多華夏的網友,於是寧為微博的熱度再次被拔高了。

在一個可以肆無忌憚來發表意見的平臺,寧為這條探討性微博的評論區也開始變得混亂起來。

“做科學家之前先做個人吧!”

“我覺得探討未來作業系統這種事情,有著大把的時間可以討論,完全不需要放在今天,當然寧教授是怎麼考慮的,我也不敢想,我也不敢問。”

“寧教授真的是用這個行為模式在嘲諷弗蘭德教授嗎?據說這叫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還是給孩子積點德吧,人不可能一輩子風光,人家去都去了,還用這種隱晦的方式嘲諷,顯得人品好低廉的樣子。”

“我說句公道話啊,先不提之前弗蘭德教授的目的也不是盜竊寧為的研究成果,根據我瞭解到的真相,他只是希望能延緩寧為研究的時間,來讓他的團隊率先獲得成果。說實話,這種事情很多大佬都做過甚至做得更過分,寧為的反擊讓這位德高望重的數學家進了醫院兩次,多大的仇也都差不多了吧?這個時候還落井下石,為人的確讓人不齒。”

“華夏有很多美好的品德,我覺得還是應該延續下去,比如睚眥必報在字典裡顯然不是一個褒義詞,甚至不是一箇中性詞,而是貶義詞。”

……

以上評論其實還算溫柔的,直接進入評論區就開罵的自然也不少,當然這事發生在寧為的評論區其實也挺正常的。在牛的人也不可能做到每個人都滿意,寧為每條微博的評論區都不會少了各種陰陽怪氣的聲音。

當然,這些評論寧為肯定是不會看到的,畢竟他的一貫風格都是隻管殺不管埋。

發了微博,不管評論區多熱鬧,他一般都不會關注。雖然這次不太一樣,是徵求大家的意見,但寧為肯定也不會花時間去一條條的閱讀那些評論,只需要交給三月把評論區所有內容弄一個列表出來,就足夠讓他知曉大家的意見。

但是那些正積極參與未來作業系統應該是什麼樣的網友們就煩了。

本來大家在這裡聊得好好的,挺開心的做一些科學方面的探討,結果一幫人衝進來,啥也不說,就開始噴些莫名其妙的內容,這就讓人很煩躁了。

有點耐心的還會去查一下發生了什麼事,沒耐心的,直接就開罵了。

真的,對於正沉浸於幻想未來作業系統是什麼樣的網友而言,一個外國數學家在今天逝世固然挺可惜的,但跟寧為向大家徵求未來作業系統的意見有個屁的邏輯關係啊?難道有人去世就不能探討科學了?那天天都有人去世,是不是天天都得在微博上哀悼啊?!

最持久的罵戰往往不是那些有一方特別胡攪蠻纏的罵戰,而是那種都認為自己挺有道理的罵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