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因為江大這邊沒有太過堅持。學校層面的考慮則是打算等到年底寧為增補進入科學院院士序列之後,慶祝寧為成為華夏最年輕的院士同時在授予證書兩件事情一起辦了,會比較喜慶。
如果一定要說這次江大之行有什麼遺憾的,大概就是沒能見到陸院士跟劉聰了。
說起來這件事還是寧為挑起來的……
華為那邊決定成立寧思實驗室做桌面級晶片,這就需要EDA專案這塊高度配合,江大軟體實驗室作為極簡EDA重要的研發單位之一,自然也得對這件事拿出一百二十分的重視。
所以陸昌斌跟EDA專案組江大軟體實驗室負責人老韓,以及雙方聯絡人劉聰,國慶期間都被請到了深城華為總部連軸轉的開會,以此來保證雙方在各個層面能夠高度配合,確保在設計軟體這塊不會拖了寧思實驗室的後腿……
必須得說這很華為,搞事情從來不考慮假期不假期的。
當然大概也跟這個專案的確重要有關。
所以回到京城之後,終於享受到了一個完整假期後的寧為也再次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對於三維指令集的設計工作中去。對於一款全新的指令集來說,要摒棄之前指令集那些臃腫的部分,做出符合時代使用者使用的特徵,自然需要精心設計。
需要考慮高頻高效能,每條指令的預處理環節,多級快取、分支預測、抓取、解碼、分發、亂序、載入、發射,再到最後執行,讓CPU能夠高效的完成各項指令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既要考慮執行速度,也要考慮執行過程消耗的功率……
即便有三月做助手,這也是個極為龐大的工程。一點點的設計,然後由三月進行模擬驗證,幾乎沒有任何捷徑可走。但沒辦法,之前牛逼已經吹出去了,這個時候只能一頭扎進這個專案中。
好在華為那邊也很迅速的搭建好了寧思實驗室,各專案的主要負責人也透過遠端影片的方式跟寧為打了照面,還專門給寧為開通了一個WeLink賬號,方便兩邊即時溝通。寧為也得以將一些輔助性的工作直接交給對接的技術人員,相當於背後多了個數百號人的支援團隊,不至於單打獨鬥了。
就這樣,一週的時間幾乎是轉瞬即過。
設計指令集的工作大概完成了一半的時候,也到了學校之前給他訂好的直博生面試時間。
這次面試寧為還是很重視的,如果說之前寧班的面試考核,他的決定作為主要依據,那麼這次針對直博生的面試考核,他的決定就是最終意見,理論上來說,寧為甚至可以不聽取任何人的意見。
畢竟這是給自己挑學生。
而且相對於寧班面試來說,這次面試對於寧為來說更為重要。
寧班作為一個本科班級,錄取之後還能調整,進了班上學習成績跟不上,或者說發現這個專業不適合自己,燕北大學還是有相對寬鬆的辦法,能換專業。
但直博生就不一樣了。
導師確定之後不管是導師想換學生,還是學生想換導都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針對導師而言,挑選出學生自己不滿意,其實也是件麻煩事,尤其是對於那些認真負責且有責任心的導師來說,招來的人如果只想著中途躺平只想混日子,處理不好整個團隊都廢了。
另一個就是名額問題,高校分配給每個導師的名額都是相對固定的。
這是處於雙重考慮,一是要照顧所有導師,否則學生都一股腦的報一些熱門導師,可能導致某些熱門導師學生過多,另一些導師無人問津的情況;二是導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而且一些導師本身還有科研跟本科代課任務,招收的研、博生多了,精力上也顧不過來。
寧為又恰好是那種有追求的博導,而且不缺報名的學生,如果招來的學生相處不愉快,那就純粹是給自己的添堵了。
這次招的學生,基本上都要相處五到六年,加上這個強人工智慧數論領域,除了寧為這塊之外,其他地方研究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所以整個學界都對寧為這第一批直博生寄予厚望,這些人學成之後都是要正兒八經能獨擋一面的,指不準以後就要被大家拿著放大鏡觀察,至少不能太過拉跨。
所以不管再忙,寧為也提前一天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重新將這次參與面試的所有學生資料又仔細研究了一遍,都是極為優秀的學生。
畢竟這已經經過三月篩選了一遍,最後從八十多人中篩選出了三十五人參加這次面試。然後在其中挑出九個人來……
也正因為這些希望能跟寧為學習的學生太過優秀,所以學校才把這次面試的時間調得很靠前,如果這邊沒被寧為選中的話,還能給這些孩子充足的時間去聯絡其他心儀的導師。
就這樣,十月十三日早上九點,面試準時進行在數學研究中心進行,預計是一天時間搞定,每個學生都有大概十分鐘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了不被場外因素干擾,這次面試寧為只找了魯東義、餘興偉跟露西來撐場面。
這三人也是寧為精心挑選的。
魯東義不會因為任何場外因素提意見,餘興偉一般是會完全符合寧為的意見,至於露西提了意見,寧為也可以完全不聽。
很快,第一位學生走進了面試的辦公室,這次面試直接是叫號的模式,由三月負責,面試的順序也是之前三月透過郵件跟這些學生溝通時給出的排序。
“寧教授好,各位老師好,我是燕北大學數學學院數學系的孟潤澤,在數學系學習期間成績優秀。目前平均績點是3.8772,專業年級排名第一,大二時就參加了學校的本科科研計劃,導師是王海澤,研究課題方向是極值組合與極值圖論,本科期間我寫了兩篇關於turan問題的論文,其中一篇發表在華科院數學研究所旗下的《數學學報》,另一篇在王導的幫助下發表於數學雜誌JMat……”
這些過往榮譽跟成績寧為其實早已經看過了,不過看著眼前這個就在隔壁學習的學生說上一遍,其實也挺不錯,尤其是自我介紹時語氣中透露出的那股子自信跟朝氣,還是很能折服人的……
“嗯,孟同學,很感謝你挑選我作為你未來的導師,不過做我的直博生會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科研階段很可能要接觸到一些涉密研究,這會對未來出國產生影響,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甚至需要你放棄出國交流的機會,你願意嗎?不急著回答,你可以考慮一下。”
面對優秀的學生,寧為問得也極為直接。
“反對,寧,為什麼要這樣?難道行業內廣泛交流不是學業提高所必須的嗎?”還沒等孟潤澤回答這個問題,露西很詫異的看向寧為問道。
寧為挺滿意,這女人果然很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