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33 輝煌與毀滅

“總之那段時間,雙方每天都在爭吵,但對於華夏來說卻是前所未有的盛世。火星城市計劃啟動,第三代民用仿生機器人甚至投入了一些廠區進行試點。”

聽到這裡,寧為終於忍不住打斷了譚金磊:“等等,你是說把這種技術推向民用?”

韓金磊點了點頭,然後解釋道:“當然,跟軍用的版本不相同。不過你可以想象一下,本來絕大多數工業基地已經大部分實現自動化了。人在工業領域只需要解決一些機器不太方便處理的問題。當擁有了這項技術之後,整個工業基地都不需要人走進去了,需要進廠上班的人們只需要帶著頭盔進入睡眠,就能把事情做了。”

“那人們都怎麼就業?”寧為目瞪口呆的問道。

“你知道那個時候華夏的服務業有多發達嗎?毫不誇張的說,全國排名前三十的城市都是字面意義上的不夜城。幾乎所有的商業街都是二十四小時營業。意念控制的機器仿生人技術,幾乎將所有人都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百分之九十的人完全可以透過仿生人在睡覺時完成工作。其他時間都用來享樂。”

“當然因為仿生人嚴禁流入服務行業,所以華夏第三產業對人力的需求前所未有的旺盛。有能力的人可以很輕鬆的做兩份工作。即便是因為各種原因成為低收入者每個月也能有多份補貼,肯定不可能富裕,但足夠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哪怕只是一個小型城市,也是處處都是商業街,隔一、兩條街便是一個不同特色的市中心。”

“毫不誇張的說,在那個時代,八億華夏人是這個世界上消費能力最強的人群。所有的商家都覬覦著華夏的市場,為了能讓產品在華夏更有競爭力,天知道聘請了多少華夏人為自家產品設計並融入華夏元素。這是一條不同的道路,我們從沒有走產業空心化的道路,只是用另一種方法實現。”

怎麼說呢……

這話落入寧為的耳中,簡直像在闡述一個美好的童話故事。

那場景,想想都很刺激。

“那戰爭是怎麼爆發的呢?”寧為忍不住問道。

“我們也一直在反省這一點,終究還是……懈怠了!”譚金磊嘆了口氣,說到這個問題,完全沒了剛才揮斥方遒的身材,向是瞬間精氣神被抽空了一般。

“其實之前是有預兆的,從月球採礦基地被我們佔據了大半開始,就有預兆的。只是那個時候沒人意識到這一點。全世界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去開闢地外行星,火星城市計劃就是我們發展到巔峰時期的傑作。海量的資源跟智慧機器人被投送到火星上。星際航天時代,我們的技術實力毋庸置疑。”

“當我們開始這個計劃之後,西方兩大主要經濟體自然也不甘落後。畢竟整個太陽系值得改造理論上宜居的星球並不多。而且我們還沒來得及發展出你們這種能夠借用介質空間進行宇宙旅行的技術,所以起碼在這個世紀,或者說無工質發動機又或者其他技術突破之前,大家只能在太陽系分配資源,火星也成為了博弈的地點之一。”

“最終大家開始在火星圈地。三座火星城市幾乎同時開建。但這個時候對面的經濟出現了問題。火星城市的建設既需要海量的基礎資源,更需要無數的基礎產品。但因為長期的產業空心化,從飛船到最基礎的建材,許多都要從世界各地,甚至是我們這裡進口。”

“更重要的是,同時他們的仿生機器人技術無法投入民用。因為他們的視覺系統並不是仿生光感系統,總之這其中涉及到許多科學上的問題,我並不是很懂。總之,對面火星城市建造計劃已經投入進去了,不能也無法停止。另一邊經濟上已經根本無法支撐起火星城市建設計劃繼續下去,你知道那種痛苦嗎?”

“無數的資源已經送過去了,甚至網路跟基礎都已經搭建好了,接下來只需要等待智慧機器人按照預先規劃,完成城市的主體建設,改造室內環境,當城市內部生命維持自迴圈系統完成之後,就能正式開啟火星移民……但就在這個時候他們沒錢了,或者說經濟危機來了。”

寧為下意識的點了點頭,譚金磊的介紹讓他想到了曾經的星球大戰計劃。

果然歷史就是在不斷的重複著,但每次重複都可能玩出新的花樣,這一次顯然對面玩脫了……

“這就是我們預判失誤的地方。在我們的思維模式看來,這次危機是可逆的,無非就是過幾年苦日子。火星城市計劃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的。只要咬咬牙熬過去,火星已經探明的豐富礦藏資源,將能夠反哺地球,相應的全球經濟也會迎來複蘇。而且當時在我們看來,他們也不算特別困難。”

“當然,肯定沒法跟我們比,發達的服務業跟工業齊頭並進,那個時候華夏的經濟可以說在全世界都是獨樹一幟的。然而我們沒有想到這幫人是真的一點苦都不能吃,也不肯吃。於是毀滅之戰就突然爆發了……”

說到這裡,寧為並沒有再去細究各種細節。

畢竟那真的是傷心事了。

對面畢竟是能先開發出仿生機器人的國度,隱藏起來的實力畢竟還是有的。而且以某些人的尿性,幹出什麼事來都不奇怪。

但還是有些疑問的,寧為也毫不猶豫的問出來:“譚長官,這些仿生機器人有了智腦為什麼還要人來操控?”

譚金磊看了寧為一眼,答道:“因為全人類都有共識,不能讓人工智慧參與到戰爭之中,事實上,人工智慧最底層的邏輯一直被限定在不能威脅任何人類的生命,哪怕是善意的救援。”

聽起來很有道理……

“這樣啊,對了,科技之錘計劃您也應該瞭解。為什麼當時不使用仿生機器人來完成整個計劃呢?”

“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已經喪失了遠端指揮這些仿生人的能力。事實上哪怕是現在我們集中了所有資源,也只能在方圓五公里來指揮這些機器人。這項技術依賴網路。當時為了推廣這項技術,天上專門為這些機器人服務的衛星就有一百三十七顆,每次演習,都需要數千架無人機以及天空指揮系統的配合。”

“所以進行科技之錘計劃的時候,智腦不可能在斷續的網路支撐之下,完成這項計劃。而且如果這些人都在掩體中,也不可能在那種情況下生還。所以即便動用了這些仿生機器人,也只是將未來重建的力量浪費掉。實際上,當時科技之錘計劃是透過無數地下城投票才最終決定進行的。贊成方比反對方只多了一票。”

“對了,其實最後一票贊成票就是k003號投出的。當然,那個時候沒人知道這項計劃竟然能讓你來到這裡。事實上,當時大家都是懷著悲壯的心態,認為他們只是想要慷慨赴死而已。”

聽到這裡寧為沉默了。

不過感謝這位譚指揮官,讓他把當年發生的事情差不多都捋清了,一個傷感的故事能有一個還算不錯的結果,終究是幸運的。

當然這一絲幸運背後,卻是數百人義無反顧的犧牲……

華夏人吶……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