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放心,不敢打攪寧院士,就是看能不能跟小陳先聊聊,有錯我們也願意認的,您也知道咱們做事業真的不容易……這個我懂,您放心好了……好的,太感謝您了。”
掛了電話,曹林又打了好幾通電話,才放下電話,只是依然愁容滿面。
做事業,果然太難了!
……
“行吧,這網站我看行,接下來就是宣傳工作了,我已經把咱們網站的連結掛上三月智慧推廣序列了。”
“陳社長,你是不是還是去跟寧教授打聲招呼?我感覺得有寧教授幫忙咱們的三月大牛能更給力!”
“放心吧,這事不用去麻煩寧導了,寧導把許可權都給我了,三月執行指令的優先權哦。”
“……”
寧社的效率依然很高,一週功夫網站已經設計完畢,並租好了伺服器買好了域名正式上線,寧社內部app已經做好了擴容準備。
只是網站宣傳寧社並沒有花錢去買推廣,而是交給了三月智慧推廣系統。效果肯定是極好的。當然這套系統對於那些網際網路入口的軟體來說絕對是毒瘤,不管是搜尋引擎、社交平臺又或者小影片平臺,都是不受待見的,這套系統的存在意味著繞過了這些網際網路入口的推薦機制,更意味著動了大家最大的那塊蛋糕。
要知道對於許多企業來說,如果想要這些流量是需要花錢的,而且不便宜。流量為王的網際網路時代,花錢買量早已經是行業內預設的共識,甚至成為了推廣階段最為消耗營銷資金的領域,不管國內國外都是如此。這也是無數網際網路高技術企業不停花費巨資投入研究提高各自推送演算法的動力所在。
精準將所需要的資訊推送給使用者,除了增加使用者粘性之外,更能讓那些商家企業更爽快的拿出大把的錢來購買流量,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宣傳效果。
三月的智慧推廣對於這些提供網際網路入口企業來說走的屬於野路子。
人家想宣傳自家產品或者服務是花錢買量,但三月走的路子是透過生成海量的資源,借用龐大的ip池,呼叫自身龐大的大資料庫之後,將這些海量的新資源繞過笨拙的稽核演算法之後,推廣到它所認為的目標人群手機裡……
以短影片來說,十條百條影片不夠,同步生成數萬乃至幾十萬條短影片來進行網站的推廣,只要繞過同質化判定機制,透過貼上精準的標籤來進行轟炸式的宣傳。
至於文案為主的領域就更不用說了,三月雖然不會編段子,但是改段子的能力卻是首屈一指的,最重要的是能批發,一分鐘百萬條不同型別的文案完全不在話下。
正如張斌說得那樣,早在針對歐洲勸學風波那次,已經證明了這種宣傳方式有多強大。分分鐘能讓臉書、油管、推特、谷歌這樣的高科技公司完全無所適從,幾乎所有的限制演算法都失效。這其實有些像蠻不講理的ddos攻擊,完全就藉助高頻海量的通訊請求來讓目標網路癱瘓一樣。
然而可惜的是,目前網際網路防禦ddos公司最成功的手段是湍流演算法,同樣是由寧為發明創造的。說實話,三月這種暴力的智慧推薦方法,絕對是這些網際網路企業深惡痛絕的,但卻又無計可施,這就好像暴力永遠是人類最後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一樣。打不過就是打不過,不管有多少藉口,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很難翻盤。
只所以三月這套智慧推廣系統暫時還沒被這些大型企業廣為詬病,無非是這項技術一直屬於內部福利,不管是寧為還是他的學生又或者寧社從來都不需要透過這種方式去薅網際網路大廠的羊毛而已。
當然,不薅這些網際網路大廠的羊毛,並不代表著他們願意讓這些網際網路大廠賺自己的錢。更別提要動用外網的資源來宣傳寧社分社,他們有錢也不一定花的出去,人家會不會收這筆推廣得錢還是個大問題。
這事陳典誠做得理直氣壯,雖然不太講規則,有些技術霸權的味道,但老話說得好,薅資本主義的羊毛還真需要一點本事,雖然是導師的本事。
有過一次砸錢帶來的爽感之後,這位寧社社長已經深刻意識到錢真得需要用在刀刃上。
這次他已經把網站跟app推廣直接都交給了三月,接下來就看效果了,然後他收到了曾經教授他們微積分與邊際效專業課的徐教授的微信通話。
能在寧班執教的教授絕對都是燕北數院學術水平極高的教授,即便是寧社成員對於這些教授也是極為尊重的,所以陳典誠立刻接通了通話請求。
怎麼說呢,還是挺好奇的,老徐怎麼會突然找他?
“徐教授,您好!”
“嗯,小陳啊,最近怎麼樣了?寧導幫你把課題選好了嗎?”
“謝謝徐教授關心,已經選好了,您有什麼事嗎?”
“哦,那挺好,嗯……曹林你認識嗎?”
“曹林?是誰啊?”
“咳咳……他是星宇集團的董事長,是這樣的,一個老朋友找到我這裡,想介紹你們見上一面,我也拉不開面子拒絕……”
“嗯?徐教授,瞧您這話說得,跟他見一面我又不會少塊肉?您的面子就是我的面子,這週末時間您安排,不過您知道的,我這邊也挺忙,只能在校內,您看可以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