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11 想發篇SCI不容易啊

這一步很繁瑣,需要填寫姓名、工作單位、研究領域,以及通訊郵箱,全部填完整之後才能得到一個使用者名稱跟密碼。

好在學校論壇上這一步講解的很詳細。

反正什麼都如實填寫便好了。

職業寫學生,工作單位就寫學校名,第一次發表SCI研究領域就照著論文的方向來。

登陸之後就要填寫關於論文的東西了。

先選論文型別,article/letter,前者代表研究論文,後者代表研究快報。

前者要求有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更為嚴謹;後者則簡單許多,只需要題材夠新穎,一些前沿的東西都可以。

寧為選擇了article。

理論上來說他這的確屬於有具體的研究內容。

然後是題目、摘要、關鍵詞。

再次填寫了自己的單位、姓名跟電子郵箱,因為這篇論文是他獨立創作完成,所以通訊作者預設就是他自己。

接下來是福利環節,論文作者可以推薦又或者申請回避幾位審稿人。

但這個福利對於寧為來說自然是用不上的。

反正他都不熟。

到了論文上傳環節,按照論壇上師兄的建議,寧為又花了十分鐘重新寫了一份c letter,接著是將論文的重點要素重新整理出來,接著上傳論文原稿,又簽署了版權轉讓協議書。

確定了所有檔案都沒任何問題之後,寧為輕移滑鼠點選了SUBMIT鍵。

&nanuscript with editor。

按照論壇帖子上某位好心師兄的說法,這代表著論文已經進入到主編候選系統之中。

接下來可能還有好幾個過程,首先是主編對論文進行初審,如果覺得還行,就會轉發給副主編,這時候後臺狀態會變成associate editor assigned。

這個階段副主編又會去尋找審稿人對稿件進行更為詳盡的審閱。一般來說副主編會根據論文的內容安排至少兩個,多則五、六個審稿人進行審閱,確定了審稿人之後,後臺會提示進入under review的流程。

這是最為漫長的一段時間了。因為審稿人大都是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或者專家,本身就是義務審稿,所以什麼時候能審完稿子那全靠運氣,得看審稿人最近忙不忙。

短的也許幾天就能過,長的就是幾個月也不稀奇。

等到所有審稿人都審閱完論文,並將意見回覆給副主編之後,後臺就會進入manuscript with decision狀態。

這時候又會有幾種結果。

直接接收,會透過郵箱通知作者論文會安排在那一期發表。

直接拒絕,沒啥好說的。

要求修改,這個時候會給作者一個選擇,是否願意修改。選擇不願意,那就相當於被拒絕,無法發表。

如果願意的話,論文就要進入under revision過程。作者會收到審稿人發來的修改意見,作者可以根據這個意見來修改論文,又或者直接對審稿人的意見進行反駁,據理力爭。

然後重新提交稿件進行審查,然後再次進入under review過程……

&nanuscript with editor的提示之後,寧為便直接關閉了這套系統。

反正按照正常流程,他也許幾個月後才能收到反饋,現在完全不用著急了。

到是一口氣鬆下來後,濃重倦意瞬間襲來。

看了看還在熟睡的三個人,寧為考慮了片刻,乾脆直接爬上了床。

偶爾一次不講衛生,應該不算啥大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