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完回去,她還得再進行剪輯。
洛泉想的是,將營業中餐廳的這個過程,拍成《舌尖上的華夏》這種紀錄片。
綜藝名字她都想好了,就叫《舌尖上的中餐》。
《舌尖上的洛泉》總覺得有些怪,所以只是想了想就沒有采用。
作為綜藝,這樣子拍的笑點肯定沒有那麼密集,不過洛泉整個過程一直在說話,儘量讓自己成為看點。
當然,內容還是關於中餐裡的各種學問、典故,再延伸到華夏的文化和廣大人民的智慧。
這種由小見大的手法,正是借鑑的《舌尖上的華夏》。
不過因為是面向外國人,所以內容需要做得簡單易懂一些,晦澀玄奧的語句整得太多,她怕外國人看不了幾下就換臺了。
關店時間洛泉定在晚上七點半,所以她從五點半就掛出了晚餐的營業牌。
一般來說,晚上七點半正是用餐高峰期,這個時候關店有些離譜。
不過嘛,洛泉又不是正經生意人,提前關店就是為了能早點休息。
至於其他員工則無所謂,反正餐廳是按天數支付薪酬,越早收工越好。
不過對食客們而言就有些難受了,早上在吃了洛泉的菜以後,下午啥都不想,就光想著能再吃一次。
結果等他們再過來時,發現餐廳的諸位已經要下班了。
“大家,開水白菜已經吃完了,新的還再準備中,等明天再來吧。”洛泉送走最後一位客人,對餐廳外的幾個粉絲說道。
粉絲們非常失望,但又覺得無可奈何,只能明天早點來,儘快吃到那讓他們流連忘返的開水白菜。
打發完想要白嫖的粉絲之後,洛泉回廚房將下午做的包子、壽桃、饅頭、燒麥全部打包進了袋子裡。
關閉店門後,她提著袋子走向了隔壁的一條街。
雖然這裡是紐約最繁華的地段,不過依然能看到流浪漢。
這些流浪漢就在地上鋪著一張紙板,上面有一層不算很厚的被褥,吃得也都是味道一般的救濟糧。
洛泉很早就注意到了這些流浪漢,所以下午特意做了這些麵食。
做這些麵食的時候,她用的是最最普通的家常手法。
如果是用特級廚師的手法,她怕之後不給這些流浪漢提供以後,對他們反而是一種殘忍。
“這是店裡沒賣完的點心,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可以嘗一嘗。”
洛泉將袋子放到流浪漢們的面前,裡頭是熱氣騰騰的食物。
這一刻,這些無家可歸者彷彿看到了上帝派來的天使。
ps.感謝書友紫冥打賞的5000書幣,感謝書友20190330145036067打賞的2000書幣,感謝楊樂迪、20180331234858016、mfq,狗的貓寧啊打賞的書幣!
感謝大家的支援!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