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步操作格外關鍵,要知道,把肌腱重新固定,可不是縫合起來那麼簡單,在強大的拉力與張力之下,若是進釘子的位置沒選好,嘩啦一下,從中間破開了,那麼這臺手術,就會朝著未知恐怖處發展而去。
肌腱也是很脆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最好可以有兩顆釘子同時釘入,是最佳的選擇。
常威隆選擇了先操作岡上肌腱。
岡上肌,起自岡上窩,向外行經喙肩弓之下,至於肱骨大結節最上部的小骨面。與關節囊緊密結合構成肩袖的頂和肩峰下囊的底,這樣的解剖位置註定了在肩峰撞擊綜合徵下,它最容易受到損傷!
岡上肌本來就是位於肱骨大結節上,固定後是它本來的走形。
這時候,常威隆馬上就喊了巡迴護士拿上來了擴口器及鉚釘,他需要先將岡上肌進行縫合,而岡上肌的縫合方式,目前最為流行,效果最為確切的治療方式就是雙外排釘的固定方式。
這需要將鉚釘置於大結節遠端的1521mm處,然後使用縫線橋技術,打出雙排定位孔。
“打孔器。”常威隆喊。
這是常規的肩袖縫合的操作流程,所以洗手護士早已經備好了,給了過來。
這個打孔器並不是電動的,而是手動的,因為擴口器也不會允許電動的器械進入。
首先植入兩個內排鉚釘X BioCorkscrews FT(注:以下值直接用鉚釘代替),鉚釘帶有線,縫線需要用過線器將縫線穿過肩袖組織,然後在體內進行打結。
這就需要用到一種手術器械,Scopion。
這種器械是帶曲針頭的,比起傳統的直接拿普通的直針縫合,要輕便很多。
這一步是關鍵。
如果鉚釘的線無法穿過肩袖,那就相當於兩個釘子之間線連著線,固定了個寂寞。
這種操作需要非常高的靈敏性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兩根線分別透過綠色的線從肩關節入路口取出來後,穿入到Scopion的針孔之中,然後常威隆就又透過了縫線出口的位置,把Scopion針(注:以下用縫針代替)送到了肩關節內。
朱歷宏已經早就知道了常威隆的意思,馬上把岡上肌腱拉近了大結節,根本就不用吩咐,而且把入針的位置也暴露到了最適合處。
與此同時,陸成也把鏡頭放在了最遠離,但最舒服的觀看位,而不會擋住朱歷宏的鉗子,也不擋住常威隆的縫針。
“這配合,真舒服啊,三個人好像就是一個人似的。”廣青感慨,好希望有這樣的助手。
其他人都看了他一眼,眼神裡說的就是你都說了第二次了,注意啊。
縫合針在有足夠操作空間和視野的情況下,很快就穿入到了肩袖的肌腱處。
穿好一針後,陸成馬上就用另外一隻手捏著抓鉗把送過來的線給接住了。
這操作還不到三秒鐘。
常威隆當時就是一愣,還以為自己看錯了,搖了搖手上的縫針,陸成那邊的確把線拉得很牢。
這手法?這速度,常威隆心裡跑出來了很多問號小朋友。
在這個過程中,正常的運動醫學醫師要做的不應該是,先把抓鉗在視野中暴露,然後再移動到過了肌腱線頭的點,然後左左右右前前後後地比對一番後。
再張開鉗子一咬,然後拉著試驗一下,如果能夠把兩根縫線都拉得出來,就證明拉到了,然後他再退針的嗎?
怎麼?
不按套路出牌呢?
陸成以為常威隆沒看清他搞完了,又回拉了一下,提醒常威隆把縫針給抽回去,他這邊已經是抓好了。
常威隆當時嘴角有點抽搐起來,一條一條的,心裡暗道,小夥子,你倒還是催起我來了啊?
朱歷宏也有點傻傻的,他都還準備把陸成手中的抓鉗給拿到手上來自己親自做了,可開口的機會都沒來得及說就完了。
場面外的驚訝直接把所有的聲音,甚至連帶著呼吸音都給搞沒了。
手術繼續。
把外留的線重新拉進後又拉了出來。接著再用同樣的辦法把另外一顆鉚釘的另外兩股線也固定到了肌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