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縫合。
李東山見狀便說:“泥馨,不要緊張,慢慢來。不著急。”
術業有專攻,李東山雖然是骨科學的教授,但是他的亞專業就是創傷和骨折,比周玄青教授還厲害,但這並不代表他在運動醫學上的造詣就會比林輝高。
運動醫學的發展史沒多少年,他沒跟上過,沒精力去專研了,其實比方泥馨只是更懂怎麼閱片而已,這就不是他們那個年代的產物。
方泥馨緩緩地點了點頭,說:“巡迴老師,給我開兩根0/2的愛惜邦縫線。”
方泥馨心裡很清楚,這個病人的前角、體部、后角都有損傷,選擇半月板的縫合方式,除非選擇那種全關節內的半月板縫合系統,比如fastfix,否則的話還得同時採用從外到內與從內到外兩種縫合方式。
由外向內(Outsidein)方法用18號腰穿針或12號斜面的普通注射針頭穿刺即可,操作最簡單,但只適用於前角和體部,后角又不適用。
由內向外( Insideout)的方法更好與由外而內相反,從關節內向關節外穿針引線,也在關節外打結固定。
它可以控制關節內半月板的進針部位,縫合更加整齊可靠。
但由內而外方法需要專門的的手術器械,縫合后角時需要附加切口利用弧形擋板保護血管神經,適用於半月板體部、后角的損傷,不太適用於前角的縫合。
全關節內的縫合一針就要好幾千,花費太貴。還有脛骨通道的縫合對人體的傷害又太大。
“還再開一針fastfix吧。”如果用從內而外縫合后角的話,還要附加切口,也會增加患者的傷害,這時候,也只能多加點錢了。
李東山聽完,就趕緊給病人自己解釋。
因為半月板的手術只需要腰麻,而且鏡子的顯示器就在病人的頭上,他自己就能夠看到全程,李東山都還才開口,他自己便道:“李教授,我看清楚了,麻煩你們幫我縫起來吧。”
“術前鄒醫生就給我講了,縫起來對以後要更好一些,多花點錢就花點錢,沒關係。”
“好。”李東山得到了回應,便道:“那兩根腰穿針吧。”
方泥馨立刻接過了腰穿針,然後說:“小陸,你來幫我扶一下鏡子。”
從外向內縫合,自然是需要一個人扶住關節鏡,提供關節內的視野的。這樣才能夠視野化的操作。
“好的,師姐。”陸成此刻也看出來了方泥馨的糾結,很穩地接過了鏡子,並且還稍微調整了一下,使得整個關節鏡的視野更加開闊了。
方泥馨看到了這一變化,可沒心思去想陸成到底是怎麼做到的了,只是用手大概探了一下病人半月板的體表對應位置,然後就把腰穿針穿了進去。
針尖自關節內破出,卻並沒有穿到半月板的體部內。
顯然,縫合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正這時,手術室的門被開啟了,然後走進來了一個人,笑著道:“我說我問巡迴另一套關節鏡去哪裡了,沒想到在這裡找到了。”
“李教授,您現在發展的業務是越來越廣了啊。”
“這是白區的破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