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六十六章 統一

如果換成秦國統治,生活能更好過,普通百姓又憑什麼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野心家造反呢?

僥倖錯過下來的楚國王族,貴族大部分都投降了,只有少部分跑掉了。

李園,李園妹妹,兩位楚王都投降了。

這些楚國的王族,貴族都得遷到咸陽及附近監視起來,留在地方上,天高皇帝遠,全是禍害!

六國舊貴族面臨的不僅僅會有外部監視,內部還會被秦國分化拉攏,以作眼線。

相信會有不少六國貴族為了家族的前途,為了榮華富貴,會很樂意的。

成蟜沒有在楚國待太久,攜帶秦軍大勝之威把深山老林中的百越各部族首領邀請出來,“友好”的商談一番就回咸陽去了。

土司制度,百越各部族首領很痛快的答應了。

至於天澤,這才知道成蟜在忽悠他,秦國根本沒有幫他復國的想法。

起初天澤很憤怒,但在成蟜的道理大棒下很快就冷靜了下來。

認可了成蟜那一句“六國都要滅,百越國何德何等能夠存在”?

不認可不行啊,不認可命就沒了,形勢比人強啊。

最關鍵的是土司制度符合絕大多數的人的利益。

誰願意頭上多一個爹呢?

一個爹還不夠嗎?

不過成蟜也沒有虧待天澤,給他劃的地盤是最大的,封號也給得最高。

只是天澤沒有號令其他土司的權力,而且地盤北臨秦土,東西被稍小一些的兩個土司夾著。

如果天澤識相,那麼會活得相當滋潤,如果有異心,雷霆一擊轉瞬及至。

由於楚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需要眾多的官吏。

秦國學宮體系儲備的官吏就有些不夠了。

恰風楚國被滅後,天下大勢在有心人眼中就徹底明朗了,比如儒家。

儒家已經徹底繃不住了,再不上車黃花菜都涼了。

於是,儒家開始全面投靠秦國,許多儒家弟子開始入秦。

其中比較出色的儒家弟子受李斯,韓非等有儒家成份的官員舉薦,經過培訓後出仕一些不太重要的城池。

楚國國土劃作的郡城,比較重要的縣城還是由學宮體系出身的秦吏或者老牌秦吏出任。

再加上韓,趙,魏等地的人才和其他諸子百家投靠的人才,治理楚地的官吏基本上湊齊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秦國儲備的官吏會越來越充足,到那時就是大浪淘沙了。

滅掉楚國後剩下的燕,齊兩國就成了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了,

就算齊國醒悟過來,在楚國被滅的情況下也改變不了大局。

公元前230年,燕國被滅,華陽太后逝世。

公元前229年,齊國被滅。

這兩國確實沒有什麼好提的,進軍順利,勢如破竹。

特別是齊國,太久沒有打仗,將領腦袋太木,軍卒手藝太糙,還沒有燕國有挑戰性。

值得一提的是王翦,王賁父子參與了除滅韓國的所有戰爭,功勳卓著,一門雙侯。

當然蒙家也不差,蒙恬僅次於王翦。

據說王翦乃是唐朝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至此,秦國兼併了所有諸侯國,統一天下。

歷史上正確的統一時間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