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不錯,”李東田顯然沒怎麼聽進去,關山躍未免有對牛彈琴之感,只聽他說道:“關哥你既然拿了大方向,咱跟著幹就是了。”
“大事我們還是要商量著辦才是。”
“沒事,沒事,我對這些東西不感興趣,也學不來。”李東田搖頭,“種地、養羊,這些我還有把握,你要扯什麼規劃選址之類的,我就懶得問了。你選好地方了,咱們幹就是了。”
“地我是選好了,原本還有些擔心移民的事情……”
“這你大可放心,這些人我都集中訓練三個多月了。”李東田一擺手,“大部分是我從淨化營地裡挑來的……”
李東田在三個多月前,就按照關山躍的相關《臺灣移民選擇標準》,在淨化營裡選人了。
當初關山躍在綜合考慮了登陸之後供應情況、開墾難度等各方面因素之後,最終決定這個聯隊在八百到一千人之間――人再多上去,就需要更多的幹部去管理,這就有些力有未逮了。
至於日後要補充人員,只要在臺灣的淨化營地裡就地補充就是了,開局人太多了,供應也成問題――畢竟預訂的開墾地距離高雄有十多公里,在沒有道路的情況下,交通運輸上肯定會成為一個瓶頸。
李東田按照就少不就多的原則,就按照關山躍的標準,選了大約八百人。
這八百人,原本關山躍的打算是多家庭式的,少單身漢。他覺得有了家人的支撐,可能更容易讓移民有堅持下去的意志。但是在和魏八尺等人交流過之後,覺得自己想得有些太簡單了。有了家人固然更有動力,但是一開始完全是蠻荒狀態,就算做好了自以為的“萬全準備”,死亡率也不會太低。老人婦孺體力弱,抵抗力差,一旦成批病倒病死,反而嚴重的破壞士氣。
所以他後來修改標準,把家庭戶大幅度縮減,從原定的五成左右降低到二成五,而且還專門指出家庭戶不能有六週歲以下的嬰兒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對婦女的人數也做了大幅度縮減。在亞熱帶林莽中開荒這種極重體力勞動對婦女來說還是太過艱辛了,就算是本時空素來以吃苦耐勞的閩南農家女子也未必吃得消。
最終整個聯隊組成為八百三十五人。男女比為八二開;其中青壯年佔85%,老人佔5%,十六週歲以下少年兒童約為10%。其中二百七十一人為家庭戶成員。
除去淨化營挑來得難民,還有各部門分配來得歸化民幹部和技術人員二十人。
“……原本我想多選幾個工匠,沒想到工匠少得可憐,而且還算是‘統配人員’。我又是打報告,又是找人託關係,好不容易才分到幾個。”
關山躍也很關心匠人的問題,忙問道:“弄了幾個人?”
“兩個木匠,三個鐵匠,一個竹篾匠的……”
“這也太少了。”關山躍有些失望。
“的確太少了,而且還指定要閩南人,那就更稀罕了。所以我到這裡來之後就辦了個技能培訓班。不給人咱就自己培訓,又不是多難的事!”
李東田帶著聯隊進駐青木堂農莊之後,安營紮寨,隨後便開始“培訓”計劃。
他一口氣成立了五個培訓班,師資是從農業口、工業口和軍事部門借來的。
一個是工匠培訓班,裡面又分為鐵匠、木匠、泥水匠、竹篾匠這些“技術含量較高”的學習小組。由老師傅從願意學藝或者心靈手巧的年青人當中選拔學習。這些算是未來的技術骨幹。
第二個是紡織服裝培訓班,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婦女,學習內容主要是加工麻製品――臺灣種不了棉花,但是類似野麻這樣的天然纖維植物很多,可以用來生產加工,紡織成布。同時還傳授服裝裁剪縫紉、草鞋製作等等手藝。幹農活對服裝的損耗很大,要立足於自給自足。
第三個是漁獵培訓班,從難民中選拔出一些體力好,反應敏捷,有漁獵經驗的青壯年,傳授漁獵技巧和使用南洋步槍的技術。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清除開墾的周圍的野獸,為移民增加肉食,另一方面也作為整個聯隊的基幹民兵。李東田還專門請了遠端勘探隊的歸化民勘探人員來講授“野外生存技術”。在亞熱帶叢林和草地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如何設定陷阱,如何辨別有毒植物和可食用植物,如何發現蛇蟲等有毒有害動物等等。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