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
顧錦年都完成了,尤其是這最後的立言,他不但為自己立言,而且還為天下讀書人立言,指出聖人大道。
未來千年後,哪怕是萬年,只要儒道傳承不滅,顧錦年的心學,將會成為神洲大陸所有讀書人的主流之學。
孔孟之道,於內心,這是人禮之道。
而顧錦年的心學,是聖人大道,是每一個讀書人都必須要走的路。
除非你能開創另外一條路來,不然的話,想要成聖,只能跟著心學走了。
演武場上。
當境界攀升半聖境時,一種前所未有的感覺瞬間襲來。
大腦彷彿放空一般,思想不斷蛻變,一種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感悟,讓顧錦年說不出話來。
這一刻,他彷彿入定似的,以往種種的困惑,在這一刻瞬間得到了解答一般。
他彷彿聽到了天地的聲音。
又彷彿感應到了宇宙自然。
這種感覺,太過於奇妙,令人不由沉溺其中,
這是聖人境。
雖然是半聖,但可進入天人合一狀態,聆聽大道之音,洞悉天意,明悟自然之道。
而且顧錦年也有所感應,抵達半聖之後,擁有上達天聽之力。
一道印記出現在腦海當中。
這道印記,乃是聖人印記,雖只有一半,但自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將會被天地關注。
半聖之境。
讓顧錦年有著前所未有的感悟。
一束金色光芒自體內孕育而出,化作人影。
金色小人,是自己的精氣神。
而這道金色小人,朝著天穹一直升空,一切的感官都不一樣了,直至進入宇宙之中。
浩瀚宇宙,光影陸離。
世間萬物,隨著金色小人飛入宇宙當中,顯得格外的渺小。
顧錦年靜靜感悟著宇宙。
一顆古星,在浩瀚宇宙當中,顯得格外渺小,萬物二字,又突然顯得格外的偉大。
上下四方為宇。
往古來今為宙。
世間的一切,顯得微不足道。
隨著觀望宇宙,一個想法忽然出現在腦海當中。
人這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
仔細想想看,人之一生,不過匆匆百年,即便在這個世界,可以長生,兩百年?五百年?一千年?哪怕是五千年,一萬年,十萬年又能如何?
壽命終究是有限的,而隨便一座大山,可能亙古永存,有百萬年的歷史,見證無窮歲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一座山嶽的年齡,以百萬年,千萬年來計算。
一顆古星的年齡,以億萬年來計算。
而人之一生,看起來就如同蟲草一生,對於宇宙萬物來說,不過剎那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