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會議,並沒有涉及太多學術知識,而是主要進行學術交流的大方向問題。
有了徐佑這個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大家對於華夏學術界的發展都非常看好,也表示願意多在華夏的學術期刊上投稿。
除此之外,關於各國之間的學生交流問題,各國都希望,大家之間的學術交流能夠更頻繁,更深入一些。
說白了,就是可以更多的去交換學術成果,促進雙方的學術發展。
這一場會議結束之後,各國的科學家不會馬上離開,而是繼續留在華夏,進行進一步的學術交流。
這一次,華夏非常的大方,為前來華夏的各位科學家們,提供了免費的食宿,並報銷了來回的機票。
當然,這樣的付出,是完全划得來的。
畢竟這些科學家們,每一位都很有來頭,在各自的領域上,都可以算做世界頂級。
在這之後,各國科學家們之間,還會進行多場大大小小的會議,進行專業領域的交流。
下午的時候,學術交流中心安排徐佑、邢書平、喬森等人,與來自德意志的材料專家——舒爾茨等人,進行一場深入的學術交流。
這一次,雙方都是各取所需的。
因為在150K高溫超導材料的製備中, 他們所用的製備方式並不相同。
之前,在華夏這些材料專家的努力下,對於另一種製備方法,有了一些突破,但還尚未完全掌握這一種技術。
正好舒爾茨方也對華夏關於這種150K的高溫超導材料製備技術非常的感興趣。
對於這場學術交流,雙方都表示衷心的期待。
下午,雙方於一間小型會客廳中會面。
雙方會面之後,彼此間都熱情的打著招呼。
特別是舒爾茨和徐佑之間。
舒爾茨對於這個華夏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非常的感興趣。
徐佑也很想從舒爾茨身上,學到更多材料學的尖端知識。
“你好,徐佑先生!很高興能夠見到你!之前在期刊上,拜讀了你那偉大的高溫超導機理,可惜因為我的學識有限,至今還無法理解其中的大部分內容。”
“過獎了,舒爾茨先生。我們都對您在材料學上的造詣充滿敬意,我們也真心希望,彼此間能夠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按照原本的計劃,這次雙方的交流,將由翻譯員負責將雙方的語言進行翻譯。
但這樣翻譯的方式,無疑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影響到學術交流的效率。
因為大家的英語水平都很好,最終還是決定,雙方直接用英語進行交流了。
客觀的說,英語確實是當今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一門語言。
即使是兩個母語都不是英語的國家,往往最方便彼此間交流的方式,還是英語。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