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們所使用的天氣預報,出現天氣預測不準確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
甚至有的時候,明明外面已經開始下雨,天氣預報仍然顯示今天是晴天。
天氣預報的不準確,經常會讓人感到猝不及防。
“還不錯,與我們預測的資料是基本符合的。”徐佑平靜的說道。
對於這個訊息,徐佑表現得有些過分淡定了。
畢竟在之前的模擬模擬中,徐佑已經確定,這個天氣預測模型的準確率是極高的。
有這樣高的預測準確率,離不開徐佑構造的這個近乎完美的模型。
此外,“算經”恐怖的計算速度,也是其中的另一個關鍵。
同樣的預測模型,即使使用海島量子計算機的算力,也是根本無法完成如此龐大的計算量的。
“算經”量子計算機與這個天氣預測模型,以一個非常高的契合度,連結在了一起。
半個月之後。
更詳細的資料統計出爐了。
因為影響天氣的因素太多,隨著預測週期的延長,天氣預測的準確率也出現了一定的下調。
但整體的準度,依然處於理論值之上。
甚至連其他天氣預報平臺,提前一天都無法成功預測的天氣,“算經”也可以提前一週就準確的預測出來。
這樣的結果,讓整個專案組都為之震驚。
“徐教授真是太厲害了,在沒有經過任何驗證的情況下,就可以確定這個模型的預測準確度。說是料事如神,也不為過吧?”
“當時真的不應該懷疑徐教授,他可是最瞭解‘算經’效能的人了。任憑那禿鷲再怎麼厲害,都不可能達到‘算經’這樣的水準的。”
“這次是預測天氣,以後說不定連宇宙演化都可以模擬出來了。現在無法達到百分百的準確率,並不是算經的計算能力不夠,只是得到的資訊不夠充足而已。如果雷達衛星這些技術能夠更發達一些的話,更長時間之後的天氣,也是可以準確預測出來的。”
韓書斌同樣也為“算經”的這些成績感到驚歎。
即使韓書斌之前就無條件的力挺徐佑,卻也沒有對“算經”的表現,有過這麼高的心理預期。
對於徐佑這樣的天才,確實不能用平常的眼光去看待。
……
又是半個月過去,“算經”在天氣預測中的表現,依然圓滿的達到了預期。
在這期間,徐佑也不斷的進行總結,透過對細節上的微調,繼續小幅提升“算經”對天氣預測的成功率。
可以說,“算經”已經在現有的能力範圍內,將算力發揮到了極致。
想要再去提升準確率,就不是在算力和模型上做出調整了,而是在衛星與雷達上。
雖說隨著預測週期的延長,“算經”的預測準確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
但“算經”還是可以根據最新的情況,不斷更新天氣預測的資訊,來提升天氣預測的準確率。
在對三天內天氣的預測,“算經”幾乎是可以完全被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