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僅僅從製備的大致流程中,華夏的材料專家們,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種與我們不同的製備方式。
為此,邢書平特意組織大家一起,召開了臨時會議。
“德意志材料專家舒爾茨的論文,想必大家都看了吧。雖然我們還不知道,舒爾茨具體是怎麼把150K的高溫超導材料製備出來的,但方法肯定是與我們不同的。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再嘗試一下其他的製備方法了。”
其實對於一種材料來說,製備方法很可能不是唯一的。
就比如說,想得到單質鋁,有非常多的製備方法。
而在工業上,都會透過電解的方法,去製備單質鋁。
因為這是一種最成熟,成本最低的製備方式。
我們雖然已經成功的製備出了多種新型的高溫超導材料。
但這並不代表,這就是成熟的製備技術。
如果能夠探索出成本更低,更方便的製備技術。
對於之後超導材料的應用,意義非常重大。
不僅是對於150K超導材料的製備。
甚至也可能為202K超導材料的製備,提供新的方向。
“看來,一定程度的學術交流,還是非常必要的事情啊。”徐佑心說道。
徐佑回顧著歷史,清朝的衰敗,就與閉門造車有很大的關係。
想要持續的發展,我們不能公開所有的技術, 也不能完全不與外界進行任何交流。
這個度,要好好的去把握。
而在多項與高溫超導機理相關的論文陸續釋出後。
在諾貝爾委員會內部,關於本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討論,風向開始發生了轉變。
如果說,之前徐佑的高溫超導機理,因為無人能證明其正確與否,並不能為人類重大貢獻,難以成為最後的獲獎成果的話。
那在經歷過多位世界頂級科學家的佐證後,這套理論的意義完全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按照這樣的勢頭,高溫超導將快速的發展,並投入到應用中,為全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這樣的成果,是理應受到諾貝爾獎的認可的。
……
之後對150K材料新制備方案的探索工作,徐佑並沒有參與進去。
邢書平等材料專家們,已經對新的製備方案有了大概的方向,以那些材料專家們的能力,應該是能夠完成這些任務的。
徐佑也不能一直待在超導材料專案組裡,還是要忙自己手裡的課題的。
除非等他們真的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徐佑才會去專案組看看,自己能否幫得上忙。
畢竟徐佑這塊金磚,可不是隨便用的。
接下來的時間,徐佑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新課題的研究上。
這個課題的研究比較順利,不出幾周的時間,徐佑便基本要結題了。
這一天,在徐佑和樓嵩、林詩、羅文坤的四人小群中,羅文坤突然傳送了一個訊息。
 
1秒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