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他不願陪著她長相廝守,而是有比兒女情長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保家衛國。
如果能享受安寧,誰又願意在戰場上去廝殺呢?
但是有些事必須要有人去做,有些別離也是迫不得已。
而臺下的聽眾聽到那句“天微微亮,你輕聲地嘆”這句歌詞時,心中也是一顫。
此時此刻,彷彿他們也成了歌中人。
畢竟每個人也都經歷過離別,那時候他們的心情也就是夜不能寐,等著天亮,好去送他離開,但是看著。
天一點點亮起來,又不希望天亮了,因為天一亮,那個人就要離開了。
就在大家傷感時,秦川接下來的演唱也是讓聽眾們意識到了,這首歌的歌詞結構比他們原本想象得更加精巧。.
“菊花殘,滿地傷,你的笑容已泛黃,花落人斷腸……”
這段副歌的歌詞,在第一段響起時,原本他們都以為是站在女主視角,來對男主說的。
但是結合前面的話,他們才恍然意識到,或許這幾句歌詞,其實是歌中的男主對女主無奈的心疼。
可誰又能結束這樣的無奈呢?
畢竟世事本就不會盡如人意,很多時候明明知道這次分離會令人腸斷,但是還是隻能最後說上一句“對不起”。
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這樣的事古今皆有。
從《詩經》帶著愛人相思前去征戰的戍卒,再到說出“何以家為”的霍去病,以及近代離家為國的一位位烈士。
他們或許辜負了一些人,但是他們沒有辜負自己腳下的土地。
或許他們在青史上只能留下微不足道的幾行字,甚至名字也都留不下一個,但正是有著這些人,才讓華夏這個概念構成一個整體,讓我們的文年生生不息。
因此“中國風”這個概念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有他們,有這些願意忍受相思苦的人。
所以帶著這樣的一個視角,再聽這首《菊花臺》,它說唱的意思就不再像原本那麼單純只是唱相思。
可其中的相思之苦,卻是沒有被減弱,反倒是愈發的濃烈了。
它不再是唱的一個女子的相思苦,而是唱著一群人的相思苦了。
有“悔教夫婿覓封侯”的閨怨相思,有徵戰在外的戍卒相思。
而這相思之苦累積在一起,終是化作一條長河,圍住了中間的小島,留一人在上面孤零零地站著。
“……北風亂,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斷,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
秦川緩緩唱完這最後一句歌詞時,背景音樂還未停,二胡聲悠長淒冷,又有琵琶聲點綴在其中,讓不少人這才意識到。
這首《菊花臺》不僅僅是歌詞優美,配樂也是一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