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等方某人完成了區域整合,當地人若干年後還會感謝他,建立了國家完整的觀念呢!
挖礦這件事很有可行性,但是得仔細完善一下
細節。
畢竟這年頭沒有飛機啥的,交通不便,而且路上不一定會有什麼危險。
當然了,這些等他方某人和‘康熙,在眾人面前進行商談之後,就會被提上日程了。
次日,從南京城內傳出了一道康熙的聖旨。
在那上面寫著的,就是康熙希望天地會和沐王府等人,能夠接受他兩全其美的提議。
而他的建議就是,只要天地會等人接受他的投降,並且承諾放他們離開中原,那他就會以大清皇帝的名義另下一道聖旨。
寫明讓全國各地戰況膠著的清軍不必繼續作戰,直接前來南京城護送他們遠離中原。
畢竟沒有京城的把控,全國各地的清軍各自為戰,也確實有些麻煩。
與其付出不小的代價硬啃,當然是讓他們自己離開最好。
只是大概的建議是這樣,可其中的細節還需要雙方商議來決定。
就比如那些前來勤王的清軍該如何行動,怎麼保證不會趁機發難,剿殺圍城的義軍,
就算他們離開中原,又該以什麼樣路線才能讓雙方都保持安全距離等等。
於是聖旨裡,還寫明瞭‘康熙,希望方譬作為城外起義軍的代表,孤身一人進入城內討論這些事。
而這位年輕的皇帝,也很想見見一手毀了他大清江山的高人。
當這封聖旨流傳出來之後,立刻在城外的義軍之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意見不相同的人們各執一詞,互相爭執不下,哪一方都無法勸住其他人。
同意的認為這是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好機會。
既能將滿清***趕出中原,恢復漢人河山,又能減少己方的損傷,何樂而不為?
況且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城內的康熙等人經過這一路的收攏被打散的清軍,也有了股戰力。
要是真要強攻,最終的勝利者毋庸置疑,可付出的代價也肯定小不了。
能夠兵不血刃就解決戰鬥,自然是件極好的事情。
不同意的則認為,這一定是***的陰謀詭計,答應下來就是上當了。
尤其是要求方譬進城議事,肯定是別有用心。
說不定就是做好了埋伏,想對這位方少俠下手,以此威脅義軍做出讓步。
絕對不能答應!
反正已經將這些***團團圍住,大不了豁出性命直接殺進城去,何必向這支殘兵敗將妥協!
還有的,則是認為投降可以接受,但必須讓康熙小兒出城來談。
因為現在該示弱的是這些***,怎麼也不該是他們先給出誠意。
況且方譬在這些義軍心裡,哪怕比不上沐劍聲和陳近南的地位,
那也絕對是僅次於他們二位的領袖人物,怎麼能輕易犯險!
除了這些呼聲之外,也有些有著別樣心思的人,在暗地裡窺伺事情發展,試圖從中牟利。
喜歡從七俠鎮開始當神捕
遠水輕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