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出於忠義,陳近南並沒有提起這些而已。
想想也對,誰會願意被人天天盯著皇位,還過幾年就換一次?
畢竟他們想要爭奪的,從來都不是那一張椅子,而是它背後所代表的無上權利!
如果能被人隨意更換,那又談何無上?
眼見陳近南陷入沉默,方譬輕笑一聲,道:「陳總舵主,如果唐王不同意,那就意味著尚未平定的天下,又會再起爭端。
康熙雖在我們手中,可滿清未必不會另擇一主,趁機反撲!
如此以來,這天下又不知會是何等場面?」
「陳總舵主,我方某人無心權勢,對這些皇位爭奪無所謂。
當初想要推翻滿清,一是我曾見過為了漢人江山,願以血相薦的老人家,二是那揚州十日等慘案,至今仍然在漢人心裡滴著熱血。
但本來可以減少殺伐,讓百姓休養生息的方法被棄之不用,只為了那某一個人的野心,就置天下黎民於不顧,我可不答應!」
大義的口號誰都會喊,他方譬也不例外。
但能做到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巧了,正在被方譬以大義責問的陳近南,就是這種人。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劇情裡延平郡王急召陳近南迴臺灣,大家知道此去凶多吉少,都勸陳近南不要回去。
可他卻說:「國姓爺以國士待我,我當以國士報之」。
陳近南本人信奉的是忠義二字,他用來團結天地會的也同樣也是民族大義,
因此,他才是天下人崇敬的大英雄。
哪怕就算是電影裡,陳近南和韋小寶那句「如果成功的話,就有無數的銀兩跟女人,你願不願意去啊?」。
也並不能說明陳近南就是個嘴上大義凜然的小人。
相反,可以看做是因為陳近南有足夠的識人眼光,才會看出韋小寶心裡只講小義,只明小勢。
因此只能用銀兩與女人來誘惑他。
因為以陳近南天地會總舵主的身份,如果真的一心只想要銀子和女人,他根本不必反清復明。
直接投降豈不是金票大大滴?
但正因為陳近南做人的偉光正,所以他現在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
一起從戰場上殺出來的袍澤,和對自己有大恩的鄭王爺有了衝突,他做不出來這道選擇題。
如果是自己一人,那陳近南必然是慨然赴死。
可現在是天地會還有沐王府等其他義士所聯合的整個義軍,他陳近南不能為了自己的忠義連累他們枉丟性命。
但讓他帶頭反對唐王,那也是違背了他做人的忠義原則。
為了避免陳近南產生什麼心魔之類的,方譬也沒有繼續加大火力。
只是長嘆一聲,緩緩說道:「唉~陳總舵主,自古忠義兩難全,你好生思量吧!」
陳近南是個人才,如果有可能,方譬還是希望他能為了之後國富民強的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
而不是整天只盯著自己的忠義二字。
可惜皇帝註定不可能整日在民間遊走,讓那些百姓真切的感受他方某人的本事。
畢竟傳聞始終比不上親眼所見,所以方譬不可能會去坐皇位。
為了一點所謂的權利,放棄自由和大批信仰,豈不是賠到當褲子的買賣?
唐王這邊不順利,桂王那邊估計也不是多樂意,要不然也不至於這幾天都沒見沐劍聲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