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面對這樣危重的病人,就越需要醫生站得高又看得細的,既要有大智慧的整體觀,又要能細緻入微地觀察到病情細節的,同時,你還要有擔當敢用藥的。
以高老頭目前的體質和體內環境,大原則自然是既要有補,又要有攻,既要扶正,又要祛邪。
補要益氣養血,疏肝理氣,調理脾胃,攻要行氣活血、化瘀消積。
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那就難了。
比如就這個“補”字,這個度就很難拿捏的。
補藥下得少不起什麼作用,可下得多就可能出問題,導致脾胃運化不了,然後停留脾胃之中化為痰溼冷飲,或者鬱而化熱,不僅起不到補的作用,反而會阻滯體內氣機流暢,給患者體內造成更大的負擔。
而這個“攻”字就更兇險了。
目前高老頭體質極其虛弱,體內臟腑氣虛、氣滯和瘀血、痰溼情況嚴重,就好像一塊爛泥淤積的沼澤地,不改變這體內環境只有死路一條。
可要改變這塊爛泥淤積的沼澤地,將其改造成一方整潔乾淨的天地,那你就要清除這些爛泥,就要行氣活血,就要化瘀消積。
可行氣活血,化瘀消積是那麼容易的嗎?
目前高老頭體內在腫瘤橫行破壞的情況下,臟腑、血管和經脈都很脆弱,僅僅行氣活血就可能會造成臟腑受創,甚至血管破裂的嚴重後果的!
化瘀消積更是危乎險哉!
清除瘀血,攻擊癌腫瘤,這更容易造成臟腑受創甚至血管破裂的!
難,難,難啊!
不補不行,補又可能會造成體內雍塞!
不攻不行,攻又可能造成體內臟腑受創甚至大出血!
其間“度”的把握,真的是需要神乎其神的判斷和用藥手段的!
所以,有人把行醫用藥比作帶兵打仗,其中的艱難和兇險,真非一般人能揣度的!
名醫用藥,都是走在兩難之間的鋼刀之上,稍有判斷失誤,就可能會釀成大禍!
是故大部分大夫用藥都會留有很大餘地,即便我治不了你的病我也不害你的命,你病死與我無關,可我萬萬不會讓你死在我的手上!
這就是庸醫和名醫的差距了,名醫敢於也善於在二難之間踩著鋼刀用藥,庸醫只會留有很大餘地的用藥,絕不讓自己陷入醫患糾紛之中。
李端陽看過李夷平最近對高老頭的治療方案,也就只能勉勉強強說是一箇中庸醫生了。
但李夷平畢竟是高老頭的主管大夫,他對高老頭的治療意見不是他李端陽暫時能改變的,一切都得等郝教授回來再說了。
李端陽思考了一番對高老頭的治療方案,然後出去給三個舍友和秦琳琳打電話。
給三個舍友打電話是借錢,剛才拿出了兩千,他身上連三百元都不到了。
給秦琳琳打電話是讓她給他介紹病人,現在他真的需要趕緊掙一筆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