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醫中臟腑五行生剋關係的一種說法。
在中醫的臟腑五行生剋關係圖中,北方為腎(水),南方為心(火),西方為肺(金),東方為肝(木),中為脾(土)。
所以所謂的瀉南補北,就是瀉心火,補腎水。”
劉鴻運聽了微笑道:“那為什麼不直接說瀉心火,補腎水,而非要說成瀉南補北呢?”
這話就在請教中微微帶些考較的意思了。
“不一樣。”李端陽喝一口茶道,“單說瀉心火,補腎水,這是一種靜態的割裂臟腑間關係的說法,而說瀉南補北,這就是把這一治療方案會引起其他臟腑什麼樣的變化都考慮進去了。”
“在臟腑五行生剋中,包含了人體各臟腑間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和變化,【母能令子虛,子能令母實】,以及比如火克金這樣的互克關係都是這種相互作用的其中環節。”
“就比如這瀉南補北,作為一個醫生不僅僅要考慮北方腎水和南方心火的問題,你還要考慮到西方肺金、東方肝木,以及中脾土的問題。”
“水生木,則水為母,木為子,補腎水必然會同時滋養肝木(也就是以水涵木);但是肝木過旺也不行,這時瀉南方心火,木生火,肝木為母,心火為子,瀉心火可以抑肝木;同時火克金,瀉南方心火又可以免得它去克西方肺金,這樣對肺也好;還有就是木克土,抑肝木又可以免去它去克脾土,這樣一連串的相互作用下,等於把各個臟腑的問題都考慮到了。”
這樣的一連串邏輯關係,其實畫一副圖就容易理解多了,但此時劉鴻運是不可能在一個學生輩的年輕人面前去畫圖理解的,所以聽得頭暈轉向的,什麼這克那,那生這的,初次聽這種理論,真的聽得他如在雲裡霧裡的。
這還是李端陽為了照顧他的理解力,隨便說了一下,裡面的許多關係都沒有展開闡述,比如北方腎水和西方肺金的關係,等等,人體內的各臟腑作用本來就是一個圓,只要你觸及到一個臟腑,必然就會在其他臟腑間引發一連串的反應和變化。
稍微推演一下,你可以得出一連串的邏輯來,比如心實腎虛,要瀉脾補肝;脾實肝虛,要瀉肺補心;肺實心虛,要瀉腎補脾;腎實脾虛,要瀉肝補肺等等。
中醫學到深處的難度,由此可見一斑。
它整個是一個體內各環節不斷相互作用不斷變化的一個過程。
分析得越深,腦袋爆炸的可能性就越高。
所以李端陽也不再理睬劉鴻運,開始給他開起藥方來。
沙苑蒺藜、蓮子肉、芡實、生龍牡、梔子、川黃連、五味子、生地、麥冬。
此方中,川黃連瀉心火,生地補腎水,這就是瀉南補北了。
再加一味梔子通洩三焦之火。
然後用生龍牡鎮心安神止遺。
再用蓮子肉的甘淡和澀,能交水火而媾心腎,安靖上下君相火邪。
這是先在瀉南補北的基礎上通洩一身虛火,人也就能做到相對的清心寡/欲,心神穩定,遺/精自然會減少。
這算是治其本,清其源了。
沙苑蒺藜為甘溫之品,最能固精。
芡實味澀而固精,補下元而益腎精。
這等於又連上了兩道門栓。
還能填精。
縱觀整個藥方,可謂是一個緩補平補的精當藥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