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陣之內寸草不生,凡是接近刀陣的北蠻兵皆被陣內的刀氣撕的渣都不剩,那刀陣跟隨著二人不停移動著,所過之處血肉橫飛。
此招過後,北蠻軍的前線陣地被硬生生撕碎,和雲軍隊連夜發起總攻,大破北蠻軍。
這一役被載入和雲國史冊,據記載,僅此一招便斬殺六千北蠻軍,一陣破萬甲的傳奇在和雲國廣為流傳起來,但人們並不知道那位刀客的大名,只知道他性孫。
見過此招的和雲國士兵用黑夜中的青色黎明來形容這刀陣,便給這招起名為青黎刀陣。
此陣不僅在百姓中口口相傳,就連全國的各大刀客也十分震驚,他們更是把此陣封為天下第一刀陣。
此陣一出在當時極為轟動,江湖中便誕生了以這刀陣為名的門派——青黎派。
青黎派以刀陣創立,經過幾代掌門的不停鑽研,終於掌握了青黎刀陣,並把此陣封為門派絕學不可外傳,門中弟子更是把此陣發展壯大,各色各樣的刀陣在此門派中應運而生。
步兵統領一邊回憶一邊觀察著四周,看看能不能有什麼有用的線索。但現在又有一個謎團浮現出來,那個老頭究竟是什麼人?難道是青黎派的人?
如果是青黎派的人,那麼這刀陣就可以解釋了,但剛才與那老頭的交手中,他的一招一式又與青黎派區別很大。青黎派的刀陣講究只守不攻,被稱作江湖中防守的極端。
但剛才的交手中,那老頭攻中帶守,守中帶攻,根本不是青黎派的作戰方法。
還有他腰間的兩把青釉色古刀,如果那兩把刀真是傳說中的上古神兵,那他的身份絕不簡單。
“報!統領!兩裡外發現線索!”
步兵統領的沉思被這一聲報告打破,他差點兒忘了此行的重要目的。
步兵統領趕忙上馬前去檢視究竟。
螫人步兵指著地上的一根被劃去樹皮的樹枝,那樹枝放在一塊反光的石頭旁格外顯眼,樹枝指向正南方。
這樹枝好像是被故意放在這兒的,究竟是什麼人會留下這樣的線索?難道是某個步兵死前留下的?
步兵統領也來不及細想,趕忙掏出懷中的地圖檢視著,三界口三個大字映入眼簾。
“是啊!三界口!我怎麼沒想到!”步兵統領恍然大悟。
三界口氣候惡劣,荒無人煙,複雜的地形使得此地行軍及其困難,由於聖主的統治,使江湖門派不得不搬移到三界口,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躲過聖主的追殺。
自從聖主登基以來,攻打三界口數十次,因為地形、氣候、門派的聯合防守等各種原因,全部以失敗而告終,漸漸地聖主也無心攻打此地,就放在三界口周圍設立了重重關卡將此地團團圍住,算是將此地封鎖了起來。
正是因為三界口的特殊,所以別無他選,他們只能去往此地尋求庇護。
步兵統領腦子裡又開始盤算起來,怎樣才能在他們趕到三界口之前將他們一網打盡。
他再次看向手中的地圖,他不斷計算著路線,發現他們如果想要到達三界口必須要橫渡雀江,而橫渡只能坐船、或走那江上唯一的獨木橋——雀江橋。
雀江周圍有聖主設立的三道平行關卡,他們必須經過三道關卡的其中一道,每道關卡大約有三千守備軍,根本不用猜他們會透過哪道關卡,只要將三道關卡的守城軍全部集結到雀江橋前,將橋斬斷,埋伏於此,那麼他們將無處可去。
就在步兵統領欣喜時,那老頭的臉忽然在腦中浮現,就是這個老傢伙比較棘手,需要提前將他引開。
計劃籌備完,步兵統領嘴角微微上揚,心裡暗喜,一萬大軍,讓他們死的渣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