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章,逃離地面

小鹿島非常的棒,一開始就丟擲了自己的王牌,這是她的自信,也是對於他的尊敬。

可是面對這樣的進攻,石良平唯有用更加強大的音樂來回敬她的進攻。

“對不起了,我也有我絕對不能輸的理由。”石良平演奏起自己的第一首對抗的曲子。

“為了我所愛之人,我必須成為最優秀的存在。”

小鹿島最喜歡的曲子是《所以我放棄了音樂》,而石良平最喜歡的一首曲子其實是動漫電影《天子之子》的插曲,名字叫做《グランド工スケープ(逃離地面》

新海誠的名氣到達巔峰時製作的兩個作品分別是《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

但是很多人認為《天子之子》各方面的製作不如《你的名字》,甚至包括主題和內涵。

石良平卻不是那麼看的,他覺得《天氣之子》所講的東西其實更加的深層次,除了愛情,他還表達了更多的東西。

鋼琴演奏聲響起,石良平輕聲演唱著,語氣十分的和緩。

窗外像花椰菜的白雲和藍色的天空混在一起,風吹過,白雲以肉眼難以看到的速度緩慢前進。

“沒有選擇飛向天空的翅膀,而是選擇十指相扣的我們,仍迷戀著天空。

做著重複的夢,這也是罪過嗎?夏天望著秋天的背影,心中浮現出他的臉龐,

心中浮現出她的臉龐,我在憧憬嗎?這是愛情嗎?明明知道無法實現,重力逐漸消失,千年一遇的今天,站在太陽照不到的死角,讓我們離開這顆星球吧。”

《天氣之子》誕生在一直要求人們要有集體觀念的日本,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科幻《三體》中這麼描述過三體人:在嚴峻的環境下,只有高壓的統治才能讓他們活下去。

日本也是如此,在幾千年中,這個生存環境嚴峻的島國幾乎沒有發生過農民起義,

他們的國家呈現著奇特的高壓統治,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為了集體的生存做貢獻的,而不是個體的存在。

只有“我們”,而沒有“我”。

這種刻在骨子裡的文化,哪怕是如今也是無法逃脫的詛咒。

而《天氣之子》在這樣的文化基底下,無疑是十分叛逆的存在,

一方是自己所愛之人,一方是整個東京都可能被淹沒。

但男主角森島帆高就是一句話“即使再也沒有晴天也沒有關係,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

“我們”不愛我所愛之人,而“我”愛我所愛之人。

這是愛情,也是掙脫名為“我們”的枷鎖的一場旅行。

故事中,有神,神需要犧牲你最愛之人的性命,如果這是古代的日本,這個問題壓根不需要考慮。

可是在如今,也可以理所當然地說出“既然不是她的錯,那她就沒有必要犧牲。”

石良平非常喜歡這個觀點,

就像他最喜歡的哲人墨子所說——如果要我犧牲拯救整個世界,那我必然犧牲;如果要犧牲別人去拯救世界,我必然不會強迫他。

石良平演奏到高潮,曲調到達極點,喉嚨充斥著靈魂的力量。

眾人聽著忍不住起了雞皮疙瘩,曲調從和緩到高潮,曲調節節升高,情緒也從澹澹的憂傷變為無限的堅強。

這首曲子風格某種程度上有點像《所以我放棄了音樂》,單看歌詞,並沒有那麼強的情緒,

可是搭配上那獨特的腔調,又極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