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橋葉子興致勃勃地給石良平介紹完自己摘抄的句子後,就反應過來她最初想要問的事情了。
“那個,石桑,所以故事的結尾到底有沒有桃花源?”丸橋葉子突然朝著他傾斜身體,兩人靠的更近了,“結尾的那些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石良平聽到這句話,很自然地笑了起來。
原來她想要問的問題是這個啊。
他給丸橋葉子介紹了一下,《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其實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因為桃花源其實本質上就是陶淵明所向往的烏托邦,是他對於渾濁的世道的一種失望,是他對於田園生活的終極幻想。
在桃花源,沒有“為五斗米折腰”的官員,沒有秦漢魏晉的戰亂,沒有人世間的紛爭。
但實際上,若有真正的桃花源,那必然是老子所說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那種原始社會。
可原始社會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如果真有那麼美好,非洲那些食人、販賣奴隸的部落就不會那麼被現代人厭惡了。
“那也不能完全肯定,桃花源就不存在吧?”丸橋葉子皺著眉頭,不太認可地說道。
“那你覺得巴比倫人的通天塔,真的能通往天國嗎?”石良平反問道。
“巴比倫的...通天塔。”丸橋葉子沉吟起來,
傳說,毀滅世界的大洪水之後,諾亞的子孫在米索不達米亞平原,及兩河流域定居,
也就是後世的古巴比倫。
有一天,有人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上帝再次想要毀滅我們,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是否應該做些什麼,以免洪水再次發生。”
那時的人類說同一種語言,有著一樣的口音,
那個人說的話讓所有人類都反思起來。
於是所有人類都聯合起來,在地面上建立了一座城,名為巴比倫城;在地面上建立一座通天的高塔,名為通天塔;
人類想要藉助“巴比倫城”將自己的名傳揚整個世界,免得大家分散在世界各地,
然後藉助“通天塔”前往天堂,迴歸神之懷抱。
上帝在知道這件事情後,就懷疑自己的誓約受到了懷疑,
上帝不允許人類懷疑自己的誓言。
於是他就決定懲罰這些忘記約定的人類,就像懲罰偷吃了禁果的亞當和夏娃一樣,
在那之後,上帝悄悄地離開天國,來到人間,改變並區別開了人類的語言,使人類因為語言不通而分散在世界各地。
人類因此不再團結,陷入永久的紛爭。
通天塔就在修建一半時廢棄,從此,人類再也沒有能力修建一座可以通往天國的通天塔了。
這就是巴比倫的通天塔的故事。
“應該是和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樣,是不可能建成的。”丸橋葉子思索之後,給出了這麼一個答案。
石良平點頭,
是的,無論是桃花源,通天塔,理想國,這些純理想主義的社會構想基本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哪怕是桃花源也一樣,
只要有人,必然會存在階級,不可能真正的實現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