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三章,劍與劍道

日本劍是起源於華夏

在平安朝時,日本人為了適應馬上作戰的需要,才把原先使用的三尺雙刃直劍改為了單刃彎刀,

而日本劍的雛形也自此誕生。

但令很多人意外的是,日本的劍道其實不太算是起源於華夏,

他們的劍道更應該稱為“刀道”,是先出現了“日本劍”之後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日本劍道”。

還有另一個很多人犯的誤區就是,很多人會詢問日本劍道有多少流派?

日本劍道其實沒有流派一說,劍術才有流派。

並且日本流行的是如同國際擊劍一般體育劍道,而不是殺人制敵的日本劍術。

就是按照規則,你打到我的手臂一下,得幾分,

你打到我的下巴,得到幾分。

有點像被吐槽為“表演沒輸過,打架沒贏過”的跆拳道,打分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很多人以為的什麼拔刀斬、一刀流、燕返什麼的,想要指望透過學習體育劍道學到,就實在是白日做夢了。

至於說實戰性的話,

日本劍道的實戰性也不太行,因為除了練習劍道型之外,訓練和比賽都是使用竹劍,

竹劍砍人,真的很難有效傷人。

當然,如果隨身帶有木劍的話,把人給打進殯儀館也不是什麼難事。

木劍和木棍一樣,有時靠著長度真的能比短刃威脅度更大。

這點可以參考,影視劇中少林寺的握棍和尚形象。

石良平看了一眼自己穿著的道服,這個劍道服不是白色的普通道服,

而是藏青色的成套衣服,上半身是類似開襟很小的短袖衣服,下半身的袴類似褲裙。

劍道課的體育老師有讓兩個學生穿上標準的護甲在前排演示,

而他在指導兩個同學,指出他們的站姿、握劍姿勢有什麼地方錯誤。

劍道比賽的護甲保護的十分嚴密,其包裹的部位有面(頭、肩、喉)、胴(胸腹)、小手(手臂、拳頭)、垂れ(腰及以下)。

這樣嚴密的護甲,加上殺傷性極小的竹劍,學生之間正常的比試相當安全。

體育老師指導前排兩位男學生,不時地掰動他們的手臂和腿部。

這節課老師主要教的就是上段構、中段構、下段構的劍位,

這三種架構其實就是高舉刀、對準敵人面部或喉部、劍尖朝下對準敵人膝蓋三種起手姿勢。

把劍舉的越高,也就代表攻擊性越強,打法越兇猛。

當年很火的漫畫《浪客劍心》,其男主角劍心就很喜歡使用下段構。

除此之外,老師還讓學生們反覆練習三種距離的應對方式。

這三種距離分別是遠距離,

這個距離時,雙方中段持刀姿勢對峙站立,刀尖間隔十厘米以上,

以及一步一刀,

這個距離時,雙方以中段姿勢對峙站立,雙方的刀尖交叉約十厘米左右,

攻者前進一步就可以擊中對手,

守者後退一步就可以躲開對手的攻擊。

第三個距離就是近距離。

兩人中段姿勢對峙站立,雙方的刀交叉20厘米以上,

此時雙方的刀處於互相格擋狀態,只要有一方鬆動或後退一步,另一方就可以破刀而入,刺擊而來。

這種距離一般在勢均力敵時出現。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