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來是他們膚淺了,被謝筱芸過於漂亮的外表所欺騙,以為這樣的小姑娘,只注重打扮、衝男人撒嬌,壓根不可能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如果她真那麼認學,怎麼可能只是初中生水平呢?
還是一所特別普通的初中!
可是現在呢,整理過心情後,大傢伙又覺得謝筱芸如此刻苦、積極向上的同志,若是沒能考上大學,那真是沒天理了。
是以這會兒,他們紛紛圍繞著謝筱芸取經,看看能不能督促著自家孩子努力,複製她的成功。
謝筱芸也不吝嗇地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是沒有捷徑的,要將課本上的知識全部牢牢記入腦袋中,還得懂得靈活運用。
腦袋不好用沒事啊,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就三遍、十遍一百遍,甚至變成一種肌肉記憶!
題目不理解,不懂得融會貫通,那就來題海戰術,不論什麼事情一旦經歷十遍、二十遍、一百遍以上,都會有奇蹟的發生……
這樣的方法簡單粗暴,但是對於夏華普遍學生來說,又絕對會是效果最好的。
“只要吃得苦中苦,方能成為人上人,”謝筱芸總結道。
“孩子們小,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這就需要咱們大人有效的督促,不過要注意勞逸結合,太鬆和太緊都不適合……”
大傢伙紛紛點頭贊同,嘴裡跟著念著加深記憶。
甚至旁邊的京都日報記者也聽到訊息,採訪謝筱芸成功的秘訣。
謝筱芸將這些話又說了一遍。
世上從來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付出多少努力就得到多少的回報。成績更是最直觀的證明……
這記者也會寫文,為了突出謝筱芸的勤奮,就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比如她是個特別普通的小姑娘,除了長得好,成績只位於中游,甚至因為繁重的家務活,成績一點點下滑,最終初中勉強畢業,等待著嫁人的命運。
可是小姑娘不服輸,嫁人生子有工作後,還利用一切閒暇時間學習。
不過她腦袋不是特別聰明,就大眾化,因為生過孩子記憶力衰退、離校太長時間、知識掌握不紮實等等,付出了讓人難以想象的努力,花費一年時間硬生生考上了京都大學。
甚至還用了誇張手法來刻畫她的勤奮和努力,什麼平時寫字的書桌,被她刷題太多寫得坑坑窪窪;什麼演算草紙、題本摞滿一屋子,用三輪車拉著去賣;筆頭能夠學校學生人手一根……
反正呢,謝筱芸上頭版了,配圖是她那帶著濃厚書卷氣息、朦朧的湖邊背影。
她成為勵志姐,各大媒體爭先報道,教育孩子們勤奮能夠創造奇蹟……
好在謝筱芸接受採訪,但是要求記者不要刊登自己的名字和個人資訊。
所以大傢伙知道有這麼個人,卻不清楚具體是誰。
整個京都都興起一股勤奮創造奇蹟的熱潮來,甚至將嚴峻的旱情帶給大傢伙的焦慮沖淡一些。
謝筱芸一直在飯店工作到了八月末,才去學校報到。
她在那裡也有宅院,不過被租出去了,正好上個月騰出一個套房來。
他們一家三口便以租客的身份住進去。
這是正屋東側帶著個小隔間的,小隔間可以作為會客廳或者餐廳,寬敞的裡屋用於起居室,擱置著他們平時用到的東西。
南面牆砌了整面的炕,上面擺放著兩排木箱儲物,炕中間擺放著與炕齊寬的炕桌,將起分割成兩個空間。
明亮的大窗戶採光性不錯,被謝筱芸掛上了碎花簾子。
規規矩矩的四合院中,一共入住了六家,正房兩家,東西廂房也各兩家。
他們平分了院子裡的菜地,雖然每戶只有十來平米的位置,可庭院裡有古井,還能在如此旱情日益嚴峻中,能夠為菜地提供足夠的水,種植些糧食和蔬菜,大家已經十分滿足了。
不僅菜地,就是菜地四周的空地、窗臺、屋前、屋側等等,幾乎是除了下腳的地方,他們全部瘋狂地種上東西。
盧海鈞和謝筱芸也入鄉隨俗地,擺了半天的陣杖,甚至屋簷下還用硬鐵絲在保證光線充足的情況下,密密麻麻跟串糖葫蘆、又如珠簾般。
為了方便打理,盧海鈞還尋人焊了個便於攀爬、收納方便的梯子。
鄰居們見狀,直呼高手吶,真正將空間利用到了極致,也紛紛效仿起來,儘自己可能應對更加嚴峻的旱情。
倒座則是共用的廚房、車棚、雜物間和浴室。
這裡距離運輸隊遠了點,不過盧海鈞在單位表現不錯,加上有人脈關係、手裡小有積蓄,是以他購置了部隊淘汰下來帶斗的摩托車。
雖說是淘汰下來,卻並非是用到不能使用的,而是更新換代閒置的,約莫六七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