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只是一個簡單的贈送小掛件和麻布包,竟然還涉及那麼多東西。
是的,麻布包也是池芸兒從麻布生產廠家,以總醫院的名義,進行淘換了些被淘汰的舊機器,被江以華帶著人稍微捯飭下,就成為紡線和紡布機。
這麻布包的觸感比衣服要硬挺,對紡線和紡布機器的要求不高,而且生產速度快,特別適合批次生產。
其原材料廣泛,直接從各個公社進行低價採購,雖然環節多了些,耗費精力,但是隻要這些環節走過一遍,往後就輕鬆自在了。
用總醫院的兩間空置的倉庫,作為加工小作坊,他們仍舊面向總醫院的家屬們招工,年紀要求偏大點,三四十歲的。
畢竟這是一向耗費體力的機械性的活,不用動腦子,跟機械似的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特別適合這個年齡段的人,而且她們也能耐得住。
小姑娘和小媳婦們,是花朵般的年紀,哪能坐得住,乾的長久?
紡線、紡布製造出大量粗製的麻布,這樣的布姑且能稱作是帆布了。
布匹被當成半成品,和一些布料的邊角料,一起由被家務絆住腿、休閒時間不固定的家屬們,繳納押金後領回家做活。
各種小物件價格是一樣的,像是任務般,作坊派發任務,比如我今天要多少數量的髮卡、布包、頭花等。
家屬們根據種類和數量,自己報出自己能做得,以及上交的時間,然後登記在冊,交上押金拎著材料回家幹。
家裡頂樑柱在醫院裡幹活,孩子多負擔重,因為工作難尋或者被零散的家務絆住腳的家庭主婦們,也有了發光發熱的戰場。
她們能夠用一雙巧手,締造出各種美觀大方的小物件,再由各個鋪子贈送到每一位來店消費的顧客手裡。
這像是一件傳遞愛和祝福的神聖事業!
她們心目中已經趨於熄滅的希望之火,再度迸發出烈焰……
再說顧客們,別說他們了,就是在場的眾人,如果不是站在售賣方,而是設身處地從買方出發。
他們也很難抵住琳琅滿目商品的誘惑,更何況還有各種滿贈、滿減、打折等等優惠活動。
約莫他們會三年不花錢,花錢就能將三年的都給補回來……
說到底佔便宜是他們每個人內心,都控制不住的小獸!
活動看似賣家吃虧,其實是薄利多銷的實踐,用數量來提升利潤。
所以,池芸兒這花錢買贈送品的傻帽行為,其實到頭來是他們這一群傻冒,看不透本質,還以為自個兒多聰明。
人家一邊做到拔高利潤,一邊還給家屬們輕鬆、利潤豐厚的零活。
池芸兒這才叫做真正的大局觀!
在場的眾人是既為她這兩個出發點而驚詫,又為自己的看不破而羞愧。看不破就看不破吧,他們怎麼能質疑小池主任的傻呢?
就像她說的,她什麼事情都能做,就是幹不來吃虧的事。
而她也聰明得緊,絕對能辦到將人賣了,還能哄著人幫忙數錢!
大傢伙紛紛小聲地說:“我就說小池主任不一般吧?人家這才叫做從大局出發,同樣一碗飯,人家能做出兩碗的量,分給更多的人……”
“那人想什麼呢,接受小池主任的好,成為正式員工,卻扭頭狠狠捅人一刀。我只要一想,周圍有這麼個人,內心就害怕……”
“往後小池主任就是我再生父母,不管她去哪裡,逢年過節我都要當成正經長輩走動……”
“對對對,別人如何我管不了,但是我不是沒有良心的人。沒有小池主任,就沒有如今的我……”
大家紛紛譴責不懂得感恩的人,又十分堅定表示自己對小池主任的感激和追隨。
池芸兒說完後就宣佈散會,這時候已經九點鐘了。
財務人員將今天的賬本和錢交上來後,也跟著離開。
總醫院撥出來的倆幹事,開始埋頭算賬,而池芸兒對照著賬本和進貨單子,算著成本的價格。
池芸兒從一開始就把控著成本價格,由她指點,再由趙金明去實施。
他們在品質、價格、款式等多方面綜合考察,尋到合適的長期合作方。
前一個月,他們要每天都對利潤做到精準掌握,能夠摸清楚大體的人流量和利潤的對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