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以為,我找不到的,是那些小時候飯菜的味道。
我會不斷對比,總是覺得,越長大,去到越多的地方,吃到的獅子頭越多,越是難以找到小時候的那種感覺。
直到今天,我和朋友吐槽,隔離點今晚的飯菜好難吃,還有獅子頭,我不太喜歡吃,感覺沒小時候吃的好吃。
他問我,小時候在哪兒吃的,那麼好吃?
我說,小時候,我爸帶我去的,我也忘了。
這時,我忽然想起,我好像……小時候喜歡吃的不是某個地方的獅子頭?
我喜歡的,只是我爸帶我去的地方,每次去我點的東西都一樣,也是因為隨便點什麼我都不會太挑食。
可是後來,再也沒有去過,他漸漸的忙起來了。
我以為我喜歡吃炒麵,但後來,無論哪個地方的、什麼味道的炒麵,只是好吃,卻沒有原來的那種味道,我才想起來,原來我懷念的,只是媽媽做的炒麵,哪怕那麵條也是在外面便利店買回來再做的。
在學校裡,在外面餐館,吃慣了米飯,吃慣了米飯的緊實感,卻一直沒有找到在家裡吃的那種味道,反而更喜歡吃饅頭。
我曾以為,自己在外面找不到的是家鄉的味道,是外面做不出來的美食,今天才想起來……
原來,我懷念的一直都是親人之間的煙火氣。
哪怕是奶奶拌的麵疙瘩湯,因為我胃不好,只放了香油蔥花和鹽,也能喝兩三碗。
哪怕是一碟爸爸做好後放在冰箱裡存著,又拿出來熱了熱的梅菜扣肉,都比外面酒席上的好吃。
哪怕是媽媽做的家常飯菜,再普通無比,可在外面時,哪怕不想吃這一頓寡淡的飯,也在螢幕一端違心的流著口水。
哪怕是爺爺用上次剩下的餡,包出來的外觀不如媽媽包的餃子,也吃的比隨便哪裡的都香。
還有妹妹陰陰不太會做飯,還嘴硬著做出來的“料理”,兩個雞蛋,一個冷饅頭,一包泡麵調料,在電餅鐺裡煎出來,也是在外面不可多得的美食。
我們身邊有各式各樣的懷念著過去的人,總是會說,“還是那時候的怎樣怎樣”“我還是放不下誰誰誰”“那時候如果我怎麼做怎麼做”。
也許,他們懷念的不是當時的事物,而是那一段經歷,那一個人,那段回不去的時光。。
我以為,我找不到的,是小時候吃過的那個“最好吃”的獅子頭。可今天,我終於想起……
我懷念的,只是那段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