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六章 吏治

王公公問道:“小爺,大概會有多少百姓呢?”

“襄陽若下,不會低於十萬,可能會有十五萬之數。”朱慈煊笑道,“就按十五萬來準備吧,可有困難?”

王公公閉目沉思片刻,搖頭笑道:“沒有,幸得小爺叫奴婢到昆明調撥了一批糧食過來,否則還真應付不來了。”

朱慈煊點頭,又問譚弘譚詣道:“種子、農具,這些儲備夠嗎?”

譚弘皺眉道:“鐵匠鋪的產能供應現在的百姓已力有不逮,最好能向昆明再採購一批。”

朱慈煊不悅道:“諸般行業,本宮對鐵匠鋪的扶持最是不遺餘力,稅收全免不說,只要製造出一件鐵器,本宮還發給補貼,到現在本宮不說他們能生產兵甲,連農具還做不到自給自足?”

譚弘苦笑道:“殿下,百姓們更願意去種地,鐵匠鋪苦於招人困難,到現在也沒多少工匠,大多還都是學徒,確實沒法達到殿下的要求。”

朱慈煊沉默,以他後世的觀點來看,進城務工遠勝在家務農,但這時代的百姓們對於土地有著超乎想象的執著與堅守,沒有自己的地,百姓們沒有安全感,難以安心。

“加大對鐵匠鋪的補貼,凡是願意學習打鐵的,每個月發一兩銀子,讓他們簽約,出師之後,至少在鐵匠鋪工作十年。本宮不想看到有人騙了補貼就跑路。”朱慈煊扶額道。

譚弘應下,譚詣笑道:“殿下,臣這邊沒有問題,文督師支援的種子還多,供應這批移民綽綽有餘。”

朱慈煊點頭,總算文督師給力,他叮囑道:“劃給他們的地要提前清理好,不要出現野獸傷人的情形。這一批人中少不了有工匠有讀書人,把他們安置好,請到各個鋪子和衙署工作,別浪費了人才。”

“劉耀,民兵的編組訓練也要提前做好準備,以後擴軍,這就是最好的預備役,提前讓他們感受下軍隊的氛圍。”

劉耀點頭應下,朱慈煊接著道:“治安也要抓好,做好戶籍登記和篩查,再選一批老兵,到各個裡去擔任里長,不可被細作混入,更不可讓細作串聯鬧出事端。”

劉耀繼續點頭,這還是他的活。

“要讓這些滿清治下的百姓感受到大明與韃子的不同,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我們真心待他們,自然能換得他們真心擁戴。到時候韃子要打來,他們就是我們最忠誠的護衛者,他們會為了保住家園,和韃子拼命的。”朱慈煊叮囑道,“都看管好手下的僚佐,絕對不允許出現欺壓百姓的事情,只要被本宮發現,無論他背後是誰,都會從嚴處罰,絕不姑息。”

眾人皆是凜然,對朱慈煊的話絲毫不敢掉以輕心,暗暗打定主意,回去後一定要看嚴手下的官吏,萬萬不可撞在了朱慈煊的槍口上。

“吏治敗壞的後果,自烈皇帝以來殷跡斑斑。本宮不希望哪一天,諸位因為貪汙,因為欺壓百姓,而被本宮親手送上刑場。諸位都是我大明中興的忠臣良將,本宮希望我們君臣能夠有始有終。”朱慈煊苦口婆心,他對明末官場吏治的敗壞深惡痛絕,主政成都以來,數次強調吏治,也是煞費了苦心。

“本宮一直以為,制度的監督,勝過道德的約束。成都現在人少地狹,本宮還能事事留意。哪天大明光復了河山,本宮又豈能看得過來?本宮也不怕告訴你們,本宮已經吩咐錦衣衛成立了反貪局,專門盯著本宮治下的大小官吏。諸位,錦衣衛的詔獄可是許久未曾開張了,不想嚐嚐滋味吧?”

敲打了座下眾人一番,朱慈煊又開始畫餅了:“當然,本宮也知道大明的俸祿實在太低了些,本宮已經制定了新的俸祿標準,不說讓你們大富大貴,比普通百姓強得多是必然的。你們請的師爺幕僚,本宮也有其他安排,以私人幕僚的身份掌管公家事務,這很不妥,以後都要禁絕。你們的師爺幕僚,回頭都報個名單給本宮,寫明他們擅長的事務,本宮酌情錄用,或為官,或為吏,都要納入監管。這也是為你們好,手下的幕僚惹了事兒,你們就不用承擔責任了。”

明朝地方官的屬吏太少,要管的事務又太繁雜,這些科舉出身的文官毫無行政經驗,不得不僱傭幕僚幫著料理事務,公器私用的情況不可避免。朱慈煊既然已經效仿後世建立了成都的行政機構,自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繼續存在,讓私人幕僚轉變為官府的官吏,也是一個大的進步。

眾人忍不住眼神閃爍,這事兒有好有壞,省了養幕僚的開銷是好,但以後想辦點兒什麼事兒,可沒之前那麼方便了。可惜太子已經發了話,他們也只得照辦,心中暗暗盤算著是否留下幾個用順了手的幕僚,大不了以後小心點,別讓他們公然處理公務就是了。

“就這樣吧,都下去做好手頭的事情。迎接移民是眼前的要事,吏治卻是大明長治久安的大事。吏治不清,則民心不穩,民心不穩,大明談何中興?吏治就是民心,民為邦本,民心就是大明的基石。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都把本宮的話傳達給手下的官吏,替本宮把這基礎夯實了。”朱慈煊擺擺手,結束了會議。

會場外,譚弘沒有像往日般和譚詣一起離開,而是獨自快走回了他的衙署。坐在椅上,譚弘回想著來到成都後的點點滴滴:“殿下重視百姓,對屯丁和顏悅色,在田間和老農相談甚歡。殿下極為看重工業,對工匠也是當成寶貝一般。殿下深恨貪官汙吏,直言動用了錦衣衛監察我等……”

沉默半晌,譚弘將心中原本的小九九拋開,一聲長嘆,開始處理公務。

“殿下,有太祖之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