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三章 拆遷

朱慈煊也知道譚弘所說的情況。隨著朱慈煊對工商業的大力扶持,一大堆各式工坊商行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工坊還好,對地段沒啥要求,商行卻是一窩蜂的都奔著春熙路這些繁華地段來了。可惜春熙路地方有限,許多房舍還被一些百姓給用作了民屋,這就讓那些商行老闆們坐不住了,紛紛跑來找譚弘請 願,要求把民屋徵收以作商用,這才有了譚弘的上書。

譚弘也是委屈巴巴,朱慈煊對工商的重視有目共睹,他原以為自己的建議鐵板釘釘會被透過,誰知道朱慈煊首先考慮的竟是百姓便利與否的問題。

他分辨道:“殿下,春熙路一日比一日繁華,各家商行都爭相在春熙路開店,在殿下的規劃中,也指明春熙路為成都未來的商業中心。臣奉命主管工商,一直誠惶誠恐,謹記殿下之言,將工商發展視為頭等要事。今日之建議,或對小民略有不便,對成都工商發展卻是大有裨益,臣在此事上絕無徇私之意,請殿下明察。”

朱慈煊搖頭道:“本宮何時說你徇私了?本宮氣的是你的處理方式。本宮問你,發展工商是為了什麼?”

譚弘答道:“自然是為驅除建奴積蓄錢糧,打造兵甲。”

“呵。”朱慈煊冷笑一聲,又問道,“為何要驅除建奴?”

“這,建奴侵我江山,掠我子民……”

“發展工商是為了驅除建奴麼?是,也不是。”朱慈煊冷聲道,“建奴是異族,視我華夏百姓為豬狗,肆意凌辱,百般踐踏,所以本宮立志反清,為的是大明,更是天下百姓。工業商業能為我大軍提供精兵鐵甲,錢糧輜重,但更重要的是,富民。”

“趕走韃子是大事,但只為趕走韃子,爾等何其短視!”朱慈煊哼道,“百姓若躬耕田壟,一年所得不過餬口。若在工坊務工,所得十倍於務農!工商繁榮,可大量吸收田間勞力,不使土地兼併再成王朝覆滅之因,更可使百姓富足,不成動 亂之源。”

譚弘低頭道:“殿下高見,是臣思慮不周。但是殿下,工商既然如此重要,為何不準臣的建議呢?”

朱慈煊恨鐵不成鋼道:“你啊你,你是榆木腦袋麼?本宮為安民富民而大興工商,這著落點就在民上。你要為了工商強驅百姓,豈非本末倒置?”

“小有不便而已。”譚弘依然不服氣。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的道理,你比本宮明白。”朱慈煊瞪了譚弘一眼,不悅道,“今天你為了商鋪敢強遷百姓,明天是不是為了工坊,就敢強拆百姓的屋舍了?傷民之事,再小也不可為!民心易失不易得,本宮每日克勤克謹,惟恐所作所為有失百姓之望,你要本宮失信於民麼?”

“臣豈敢?”譚弘擦了把汗,小心翼翼問道,“那殿下,就繼續讓百姓們在春熙路住著?”

“春熙路大好的地方,用作民居豈不浪費?”朱慈煊又是一瞪眼,“你就不知道想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譚弘大汗:“臣無能,委實沒想到。”他覺得除了派兵把人趕走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而派兵去趕顯然不可能兩全其美。

朱慈煊也知道這時代官僚的德行,不再賣關子,直接指點道:“成都日漸繁華,原本的城市規劃諸多不合理之處都需重新設計。你去成立一個規劃署,負責城市發展規劃。何處為工業,何處為商業,何處為民居,都一一規劃清楚,務必做到清楚合理,與民便利。”

譚弘躬身領命,朱慈煊接著道:“再成立一個專案署,以後官府要購買兵器盔甲也好,要修橋鋪路也罷,包括這次改建民居為商鋪,都由專案署牽頭面向各個工坊商行招標,物美價廉者中標。”

譚弘不是很明白這招標中標的含義,尋思著回頭找人問問,也立刻答應下來。

“把春熙路的百姓遷走可以,一要按人頭給予適當的補償,二要給他們建好屋舍,三要他們絕對自願,本宮不想過幾天接待百姓,聽到的全是關於你們強拆的投訴!”朱慈煊警告道。

“臣明白。”譚弘下了決心,一家家談也要讓他們絕對自願。

“還有你。”安排完了這檔子事,朱慈煊又對譚詣說道,“劍門險要,不可不守,不過道路失修補給困難。你立刻從最近遷徙來的百姓中抽調一批,讓他們去劍門關下擇地定居,每個人都分田,兩百畝。”畢竟遠離了成都,朱慈煊決定這一次多給點田。

原以為自己也會被罵的譚詣鬆了口氣,趕忙應承下來。

“農具、耕牛、糧食、種子,還有相應的物資都要準備到位,這些百姓安頓好後,就讓他們去劍門關幫著修繕關牆。”朱慈煊叮囑道,“記得要發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