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二十四章 測試

很快基礎測試完成了,剛剛跑出去一圈也是發現了一些小問題的,比如車子的剎車有剎不住,剛剛跑的速度也就六七十,剎車居然用了五六十米才剎停,這個剎車距離實在是太遠了,如果上百的速度,那剎停的距離豈不是要一百多米了,這樣的情況下,發生追尾事故絕對是家常便飯,更何況這個車還能跑的更快。

見現在檢測以及除錯完成了,李昭問道:「組長,您看我們是不是到訓練場上跑跑看看?我們也需要大致瞭解下車子的效能,現在我們這也就坦克訓練場符合要求了,不過有些坦克的專案不太適合我們的軍車,到時候是跑不了的。」

李昭想用坦克訓練場來測試,但也不是所有場景都能使用的,比如說過壕溝、矮牆、涉水等這些,那汽車是肯定通不過的。聽到李昭說到坦克訓練場測試,組長也瞬間來了興趣,說道:「好,我今天就直接坐這個車過去,看看怎麼樣?」

說著就帶頭坐上了軍車,而其他領導也是往車上擠,都想感受下軍車的感覺,這些人也知道,以後想坐這種車可不容易,現在先體驗一下。當然擠上去的人包括張師長,沒有地頭蛇帶著,他們沒有通行證可進不去。很快車上就剩下駕駛員的位置,李昭見這種情況,也不以為意,讓他們先出發,他們坐其他車過去。

不過李昭這邊剛坐上車,領導那邊已經跑的沒影了,他們坐的嘎斯完全沒有可比性,和軍車比起來那是越追離的越遠。還好這邊離訓練場不遠,也就幾公里的樣子,不然準要跟丟。而且去訓練場的路還是新修的,那些領導怎麼可能不讓把速度開起來?他們大多都是戎馬半生的人,可沒有一個怕的。

不過幾分鐘,李昭也到了訓練場,這時領導們已經站到了看臺上,而軍車則是停在看臺旁邊等著。見李昭來了,組長說道:「這車不錯,剛剛速度直接跑到了一百三,而且還非常平穩,要不是離得太近,真想試試一百五以上的速度是什麼感覺,不過這次是沒機會了,而且也沒有那麼多好路來測試。」

李昭聽了笑笑,道:「以後會有機會的,我們國家發展會很快的。」這點李昭是深信不疑的,現在國家的財政收入是直線上升,這就代表著國家有大把的資金用於基礎建設,未來肯定會比原來的歷史更好的,這點是可以肯定的。

要知道李昭現在帶來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在世界範圍內處於先進水平的,而且這個優勢還能保持一段時間,這就是快速發展的資本。聊了幾句之後,軍車開始了測試,坦克訓練場的路況可是非常差的,這次測試能夠看到車子的效能。

看著遠去的軍車,眾人都拿起望遠鏡看了起來,這個訓練場還是比較大的,一圈就是幾公里遠,各種地形都有,這次測試專案是早就選好的。主要是泥濘地帶、淺灘、丘陵等地形,沒有讓參加涉水等這種明顯超出軍車能力的專案。

這位駕駛員也是真的老手,這僅僅兩次開車,就已經摸熟了車子的大概情況,由於轉彎什麼的也沒有特別巨大的轉彎情況,所以除了過障礙,全程都是八十以上的速度,看的眾人連連叫好。看著叫好的眾人,李昭感覺也很滿意,當然李昭關注的內容是不一樣的,李昭主要看的是尾氣排放的情況。

為什麼觀察這一點呢,說白了李昭是在觀察發動機的情況,看有沒有冒黑煙的情況,如果有冒藍煙的情況,那就完了,說明設計肯定有缺陷,因為冒藍煙一般都是有燒機油的情況才出現的。當然還有冒黑煙的情況,冒黑煙對於一個柴油機來說可能是供油過多了,也需要調整。不過今天比較不錯,這些狀況都沒有。

很快一圈跑完,車子停到了看臺下邊,眾人都到車子邊上看了起來,這時眾人是越看越喜歡了,特別是軍隊的一眾將領,恨不得直接將車搶回去。

這時組長髮話了,

問道:「這個車效能非常不錯,這樣算不算定型了?」

李昭這時說道:「現在還不行,需要到各地的各種環境裡都試驗一下,比如北方,冬天零下幾十度,能不能正常使用?比如南方地帶,夏天溫度會達到四十來度,不知道會不會出現其他問題,再有高原地帶,空氣稀薄,我這採用的是自吸式發動機,不知道還能不能達到設計的要求,別到上面之後直接趴窩。」

李昭這說的還只是常規的環境,還有一些極端的環境,那隻能靠以後慢慢測試了,軍車剛開始只要能適應前面說的那些環境,就算是能直接適應全國使用了。

聽了李昭說的話,組長問道:「那什麼時候能夠定型?現在軍隊需求很迫切。」可不是很迫切嗎?已經幾年都沒有進口到新的軍車了,現在急需新的軍車補充到部隊裡,而李昭這款車設計的又實在太強大了,已經被一眾將領看到眼裡了。

李昭說道:「定型的話還是挺快的,我們建設生產線,只需要確定了基本情況就能開始建造了,我們打算先造出五六輛,然後到全國去測試,這樣的話,前期的檢測有個兩個月就應該差不多了。至於車輛的改進以及對各種環境的適應,那就是車輛內在的效能了,對我們建造生產線影響不大。」

「這些對於效能的改進,只需要生產到相應裝置的時候,做出相應的調整就可以了,也就是可能涉及一些模具,對總體生產線影響不大,不耽誤我們建造生產線。只是就算是這樣,我軌跡最快也要到明年夏天才有可能進入批次生產階段。不過我們現在比較糾結的地方是,我們需要達到多大的產能?」

這時張師長在旁邊插話道:「還考慮什麼產能,當然是越大越好了。」

聽到張師長的話,組長沒有說什麼,而是看向李昭,問道:「你能建造多大產能的生產線,張師長說的雖然不算對,但我們現在是真的缺軍車。」

李昭聽到領導這麼說,也是苦笑道:「領導只要你能提供足夠的技工,我這產能搞到一年百八十萬臺都是可以的,就是估計我們用不了那麼多?我們現在缺的主要是能夠使用各種機床的工人,以及裝飾方面的工人,這些我們都缺。」

李昭這倒是沒有吹牛,李昭對於汽車零件所有生產裝置那都是瞭如指掌的,所以只要李昭想,人員又充足的情況下,產量不過是生產線數量的堆疊罷了。至於單套生產線,以李昭的估計,以及現在的工藝情況,李昭估計能夠搞出來一個年產量十萬臺的,再多估計就不可能了,而想達到十萬臺每年,需要三班倒。

當然這個產能在這個時代是非常恐怖的,一般的生產線,一年也就幾千上萬臺罷了。李昭是儘可能將所有的工作都交給裝置然後讓人工來操作裝置。這些在未來都是計算機控制的崗位,這個時代李昭則是用人工代替人工智慧罷了。人工在做簡單重複勞動的時候是遠不如人工智慧,這也導致產能不夠高。

就以李昭的估計,如果是人工智慧操作這套裝置,那麼產能還能更高。但就算是這樣,那一年十萬臺的產能仍然是絕對恐怖的,歷史上,到改革開放後,很多國內企業車輛的產量都只能達到年產幾千臺。而同時期,外國先進的車企,已經能達到年產百萬乃至幾百萬了,所以李昭才會問領導需要多少。

聽了李昭的話,現在所有人都已經目瞪口呆了起來,組長最後問道:「怎麼可能可以達到這麼高的產量,你難道不知道轎車廠的情況,他們一年只能生產幾十臺車,就已經是產量的極限了,你這是怎麼達到的產量,居然差幾萬倍?」

聽到領導這麼問,李昭也將生產線的情況大致說了一下,原理很簡單,李昭一說眾人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只是對這個產能不信罷了。最後李昭說道:「組長,車輛產能還是需要儘快確定下來的,按照我

的想法,就是直接上一萬臺每年的就已經很好了,就這估計都不一定能夠生產幾年,到時候估計就不需要了。」

組長聽了之後點頭表示認同,確實是這樣,每年能有一萬輛的產能,也就是幾年的時間,每個軍隊都能有幾十甚至幾百臺,已經非常多了。至於政府部門,當然是換成民用車輛了,軍車顯然不可能給政府、工廠等單位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