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八十一章 說動

李昭怎麼可能不理解楊廠長的感受,但現在的情況是,楊廠長直接都可能去坐冷板凳了,那還有什麼是不可以的呢?不過現在楊廠長是已經被逼到牆角了,到了只能放手一搏的時候了,但又非常的不甘心。對於這樣的情況,李昭想了想道:「合併了之後也不是不能升職了,這兩個廠合併之後,也有可能再次升級。」

李昭這種想法不是不可能,現在兩個工廠都是部屬工廠,本身就是兩個廳級工廠,兩個廠合併之後,實力已經不是直接上升一個等級的問題了,而是上升幾個等級的問題了,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國民生產總值本來只有一千兩三百億元,加上材料廠之後,再加上李昭帶來的影響,也才堪堪達到兩千億。

而軋鋼廠加上材料廠,就直接貢獻了四百億左右,直接就是百分之二十,其中軋鋼廠差不多是百分之二,而材料廠更誇張,直接佔了百分之十八,這樣的兩家神仙工廠結合,將會產生何等驚人的效果?要知道明年之後,基本上軋鋼廠就能供應材料廠的原料了,這家工廠的重要性勢必進一步提高。

想了想李昭還是將兩家工廠的情況和楊廠長說了一下,最後說道:「等到明年高爐投產的時候,基本上軋鋼廠就能提供充足的原料供應給材料廠了。那個時候,合併後的工廠很有可能再次升級,畢竟產值太高了,基本上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的省份,而且我們將來生產的東西也會逐步展現出來。」

聽了李昭的解釋,楊廠長這時也有點恍然了,他還不知道軋鋼廠現在居然能這麼重要,更是不知道原料材料廠實力這麼強,想了一下,說道:「先讓我想想吧,這畢竟是大事,我也不能這麼快拿定主意,而且就算是我同意,這也要上級以及廠裡大部分領導層同意後才有可能實施,不是短時間內能決定的。」

李昭當然知道這一點,不過現在是一個好機會,當然要推上一把了,於是李昭接著說道:「這沒什麼,如果合併的話,困難還是很多的,要知道軋鋼廠現在每年是可以貢獻三十多億資金的,上級不可能輕易放棄。不過最好這個訊息能儘快擴散出去,我聽你說的情況,如果他們想要摘桃子,肯定要在今年完成。」

李昭這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拖到明年年中,那基本上就沒有人能將楊廠長擠掉了,畢竟明年年中高爐就基本上要到收尾階段了,如果那時候想把楊廠長擠掉,那就必須是廳級幹部才有可能了。那個時候一個和楊廠長現在同級的人是根本不可能的擠掉楊廠長的,畢竟如果那時候還能擠掉楊廠長,那人已經沒有必要再到軋鋼廠任職了,因為那個人的實力就太強了,根本不需要到軋鋼廠來鍍金。

楊廠長這時說道:「我明白了,雖然很不甘心,但實在沒辦法,我也只能掀桌子了,合併後的廠子那麼強,我到合併後的廠子裡當副廠長也比被從廠裡擠走強多了,而且也正如你說的,到時候那麼強的一家工廠,不升級也說不過去。」

李昭這時說道:「升級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現在材料廠的資金非常充足,就像我們今天討論的這些專案,只需要和上級彙報一下,就可以直接動用廠內留存的資金動工了,辦事效率高了不是一星半點,對了這些資金主要是給我研究服務的,留存額是材料廠利潤的兩成,不過今年可能花不完,會剩下二十億元。」

聽了李昭的話,楊廠長直接不淡定了,說道:「怎麼會有這麼多,我們怎麼都沒有聽到過這個訊息,這資金也太多了吧,國家很多部門都沒有這麼多錢吧?」

李昭也很無奈,說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我這邊研究專案太多了,我自己牽頭的不算,就僅僅幾個研究所本來就有的,每年如果允許他們隨便用,在不良費的情況下,他們都能花幾千萬。而我牽頭研究的東西就更費錢了,比如我現在在設計的八萬噸級別的模鍛機,我們給這

個專案準備了十個億的建造費用。」

楊廠長對於材料廠的情況知道的很少,開始的時候,楊廠長對於材料車間的重要性根本沒有概念,而且當時為了保密,管理的時候非常嚴格,楊廠長當時怕麻煩,根本基本不怎麼往那邊去。而李昭當時為了保密,車間的具體情況也不往廠裡彙報,以至於到現在楊廠長都完全無法明確知道材料廠的利潤情況。

楊廠長這時完全不淡定了,問道:「現在材料廠每年有多少利潤?」

既然現在楊廠長有意將兩個廠合併了,李昭也不打算隱瞞了,於是說道:「今年少一些,畢竟主要的專案是今年夏初投產的,但估計也有三百二三十億以上吧,如果全年正常生產,估計有四百億多一點吧,畢竟那邊也有新專案投產。」

這時楊廠長完全不淡定了,兩眼無神的喃喃說道:「我這都放走了啥…」

確實,楊廠長當時如果能將材料廠拿下,或者執意將材料車間留下,那麼現在也不至於現在這樣,但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如果當時不是一心想著造車,而是將材料車間留下,那他現在升職絕對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一步錯就會步步錯,世上也根本沒有後悔藥,又哪能有機會再將材料廠抓到手裡呢?

李昭這時說道:「現在想什麼都沒有用了,而且當時為了保密,上級也是必須要這麼做的,裡面牽扯到的東西,都不是軋鋼廠能夠保密的。我給你說一個簡單的東西,你就明白了,現在大部分武器製造使用的鋼材都是材料廠出的,你覺得這麼重要的生產任務,國家有可能交給軋鋼廠嗎?軋鋼廠又能保守秘密嗎?」

這時楊廠長不由得問道:「那現在和材料廠合併了,不也會導致洩密嗎?」

李昭這時說道:「合併後的實際上這邊的管理主要還是你啊,對於我來說,技術上的管理將會更加得心用手,現在我在軋鋼廠使用的模式你也見到了,現在這些人算是材料廠借給我的,合併後就是名正言順的。其次就是資金的問題,對於廠裡的投資,將會更加得心應手,不會像現在這樣繁瑣以及困難。」

現在材料廠對於軋鋼廠補充是非常大的,兩個工廠合併,對於李昭來說只有好處。楊廠長聽了李昭的話,於是問道:「那對材料廠有什麼好處?」

李昭聽見楊廠長問這個,於是說道:「材料廠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底蘊不足,這次生產機床的情況你看到了吧?以材料廠自己的能力來生產,每個月也就幾十臺,而讓軋鋼廠自己生產,由於高階技工太少,只能生產幾臺,而兩個廠合作之後,直接就可以將產量翻三四倍,這就是材料廠的問題所在。」

看到楊廠長若有所思的樣子,李昭也繼續說道:「現在的材料廠是不缺資金和技術,但缺少中低階技工,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材料廠差不多三到四年的培養。也就是在未來三到四年裡,如果讓材料廠自行發展,基本上產能只能達到將來峰值的三分之一的產能,這就是材料廠最嚴重的問題,底蘊不足。」

楊廠長這時說道:「你不會早就有將軋鋼廠和材料廠合併的想法了吧?」

李昭當然不能實話實說了,於是說道:「你上次提過之後,我就想過幾次,但感覺合併的阻力過大,就沒提過,哪想到會有你這麼一檔子事啊,如果不是有你這一檔子事,我是不會提出來的,畢竟材料廠發展起來也就是三四年的事情。現在提這個方案,也是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掀桌子,絕了那些人的念想了。」

楊廠長這時說道:「是啊,現在如果真的解決不了,確實只能掀桌子了,更何況對軋鋼廠還有這麼多的好處,我不同意實在就太對不起整個軋鋼廠了。」

李昭見楊廠長這麼說,於是說道:「這倒不至於,不過好處確實很多,比如孩子教育問題,材料廠附屬學校

已經開到了高中,絕大多數老師是研究所的技術人員。還有員工培訓方面,軍隊也比咱們廠做的好很多,如果讓材料廠介入咱們的培訓,成才的會更多,再有就是研究所全面介入咱們的技術管理,也將使我們廠的技術水平有一個顯著提升,就比如電器生產,將來肯定會全部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