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八十九章 選定

就如三千方的高爐,軋鋼廠一旦試驗成功,達到設計要求,那麼全國的鋼鐵廠,估計大部分都會打報告,申請建設新的高爐了,這算是必然。畢竟使用了李昭主持設計的這款新高爐,理論上能將現在的鐵水生產成本降低百分之二三十,也就是生鐵成本,估計可以降到一百塊錢一噸,這將是巨大的進步。

有這麼好的設施,還有了建造經驗,全國範圍內怎麼可能不去推進呢?特別是如果頂底復吹轉爐也能達到設計要求,那麼普通碳鋼的生產成本也能進一步降低,現在普通碳鋼零售價是六百塊,成本大概五百左右,如果全部使用新裝置,估計可以將碳鋼成本控制在四百以內,那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當然這個成本還是非常高的,大概相當於六十年後一萬六一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個時代採礦能力實在太差了,礦石成本折算下來,比六十年後也是要高的多。就以煤炭為例,工業用煤,價格大概是五十五元每噸,按貨幣貶值四十倍計算,就是兩千二一噸,這可是工業用煤,使用量巨大的。

所以將來三千方高爐以及對應的新式轉爐,將會是全國推廣的重點專案,畢竟這是實實在在的降低生產成本以及鋼鐵成本的,而且產量也能大幅度提升。到那時,估計軋鋼廠僅僅每年賣轉爐,都能賺不少錢了。

安副廠長介紹了以後,李昭就感覺有點不妥,如果是沿著鐵路線,那倒是方便了鋼鐵往外運輸,但對於軋鋼廠本身來說,那說不定就成了限制了。

想了想李昭說道:「我們不能只考慮現在,這個位置雖然不錯,但我們將來肯定是要建設新的高爐的,現在正在執行的高爐基本上都是要被淘汰的,畢竟這些高爐的爐容太小了,而且對原料的浪費也非常大,鐵水質量也不好。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將我們將來要建的高爐位置定下來,然後再來看轉爐該怎麼安排?」

聽了李昭的話,安副廠長這時說道:「我們這時候建設的轉爐位置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未來主要還是給材料廠提供原料,建在這裡有利於運輸啊。」

李昭這時也挺無語了,這安副廠長怎麼也有點不清醒了,考慮的東西也太少了吧,不過想想現在的實際情況,現在哪有幾個人會考慮統籌安排啊。就李昭知道的,就出現過輸氣管道搞成銳角轉折的,一個轉折,損失壓力能到百分之幾。

李昭接著說道:「軋鋼廠未來的一大支柱仍然會是熱軋以及冷軋鋼,這裡是挺適合鋼鐵運出去的,但我們一旦把原有的高爐淘汰了,那這裡往軋鋼車間運原料可就費勁了,我們也需要考慮未來的生產情況啊,現在的高爐是肯定要都淘汰的。我們沒法用鐵路往那邊運原料啊,除非重新鋪一段鐵軌過去。」

李昭這說的可不是廢話,畢竟現在設定的那些車間都是圍繞那些小高爐設計的,現在選址的這個轉爐那就是完全沒有考慮那些車間生產的問題。也不知道安副廠長是不是故意的,但李昭肯定是要提一下的,如果將來轉爐都設在這邊,那將來那些小高爐一停產,基本上再往那些車間運輸就會非常麻煩。

這時安副廠長說道:「倒也是,只想著將來給材料廠提供原料方便了,畢竟你前天的話太震撼了,我一直想著怎麼給材料廠每年提供千萬噸原料了。那這樣的話,我們估計就要將這些裝置分開建了,一部分要建到另一個方向去。」

楊廠長聽了之後也明白了怎麼回事,於是說道:「那第一個轉爐還是選擇在這裡吧,廠裡那些高爐暫時也不會停產,後面我們根據軋鋼需要,再決定該建多少轉爐在那個方向,另外也正如李總工說的,我們最好是將未來的新高爐的位置也先確認一下,至少我們要心裡有數,不然將來生產流程可能就沒那麼順暢了。」

聽了楊廠長的話,眾人也都表示認同,第一座轉爐的位置也

就算了是確定了,接下來的勘探以及建設任務就不用李昭管了,有安副廠長以及專案小組呢。

選定了位置,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建設方面軋鋼廠早就有了經驗,而困難的東西主要是裝置製造,畢竟軋鋼廠沒有造過這麼大型的裝置,有些挑戰。不過現在技術人員也多,又有材料廠幫著兜底,問題是有,但也不大,畢竟和水壓機是沒法比的。更何況李昭已經打算挑戰難度,直接在材料廠製造模鍛機了。

看完這裡,剩下的就是勘探、等上級批准,然後建造了,都不是現在能進行的,一行人也就往回走。就在李昭打算去忙自己事情的時候,楊廠長叫住了李昭,說道:「下午一起去上級那裡開個會,是關於咱們兩個廠子合併的事情,上級想坐下來一起聊聊,應該也通知了蘇廠長他們了,我剛剛過來的時候,接到的電話。」

李昭聽到這話,也是一驚,上級反應的速度太快了,不由得問道:「上級這麼快就要找我們談話了,這麼高的效率,可是不常見啊,咱們可是週六才聊的,你和李副廠長最快也就是週六晚上去說一下。看現在的情況,估計已經和軍工那邊透過氣了,這才迫不及待的叫我們去討論,就是不知道上級的想法是怎樣的。」

這時楊廠長笑著道:「反應快還不好嗎?這就代表著上級也重視這件事啊。而且能這麼快反應,對我們也好啊,你是不知道,我知道了那事,幾天都沒有睡好,今天接到上級的電話,我才算稍稍放下心啊,我這問題算是解決大半了。本來我都打算到什麼部門去養老了,也就你腦子靈活,給找了條活路。」

李昭聽到楊廠長這話,也是有點不好意思,這兩廠合併對於李昭,材料廠以及軋鋼廠的基層員工,乃至於安副廠長、李副廠長都算是好事,但對於楊廠長,那還真不見得是好事了,畢竟這有可能將楊廠長升職的時間推後了幾年,甚至將來都沒有可能再升職了,畢竟材料廠想再升級,那也是困難重重的。

而就以楊廠長的管理能力以及不太強的遠見能力,他基本上沒有可能坐上材料廠廠長的位置,而且將來給楊廠長的位置,也只是民用方面的工廠管理罷了,那些雖然賺錢,但都不是材料廠的立場根本,安副廠長都比他更有可能升職。

李昭雖然有點為楊廠長可惜,但顯然不會將這些和他說,難得糊塗嗎,於是開玩笑般的接話道:「廠長,你這未免太樂觀了吧,上級沒罵你?」

楊廠長聽到李昭這麼說,也沒隱瞞,笑著道:「捱罵太正常了,誰讓我們沒有事先打招呼呢?我也是昏了頭,都沒想著和上級先彙報,不過捱罵總比直接懶得理強吧?捱罵表示只是做錯了事情,罵都懶得罵,說明直接放棄了。而且我們想的合併這事,我感覺上級也會同意,畢竟來的人和上級可不見得是一條心。」

李昭聽到這也能理解是什麼情況,看來還真是過江龍啊,上級都搞不定,看來也是有人想在這邊系統裡摻沙子。就是不知道兩個廠搞合併了,還會不會繼續往這邊塞人,如果塞的話,大不了再把廠子細化一下,民用的食品相關的行業也可以分出來,畢竟食品行業和鋼鐵行業是完全兩回事的東西。

而且食品行業也有領頭的工廠了,那就是奶粉廠,已經到開業的邊緣了,正在進行工人培訓,這時全部從大毛進口的,所以培訓的技術人員,也是大毛那邊統一提供的,這個大毛倒是挺積極的,畢竟不是什麼敏感技術,還能賺不少錢。

想到這裡李昭接著說道:「聽你這麼一說,我覺得上級是巴不得我們越早合併越好了,至少我們都是自己人,將來雖然變成了兩個部門一起管理,但我們實力也變的更強了,對上級領導來說,這是好事,當然對我們來說更是好事。就是不知道這樣的情況下,還會不會往我們這裡塞人了,畢竟我們體量更大了。」

聽了李昭的話,楊廠長也是不敢肯定,而且上級那邊也沒有特別多的訊息給楊廠長,楊廠長想了想道:「這我倒是沒有聽到什麼訊息,不過如果他們仍然準備往我們這裡派人,我們應該怎麼辦?估計來的人級別不會低啊。」

果然楊廠長還是比較擔心的,不過這也正常,畢竟這事是衝著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