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三十六章 過年

所以隨著李昭拿出來的東西增多,李昭的地位也會進一步的水漲船高,就以目前解決的問題來看,一個九九八廠,就已經帶動了全國最少三分之一的GDP了,提供了全國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這個工廠的地位,可以說已經逆天了。

當然這也就是在這個時代,各種巧合之下才能有的情況,而且估計也不會持續多久。這個時代是真的能夠最大程度的調集力量的,就如九九八廠的各種建設,基本上每個專案的建設速度都是會遠遠超過計劃的,這也是廠子能夠發展這麼快的原因所在,畢竟一個廠房,放在六十年後,錢到位了可以建的很快。

但一般的工程,想的第一件事就是省錢,而這個時代則是完全不同,追求的就是高效,建設任務下達之後,只要是能夠加班的,基本就沒有不加班的。原本三千方的高爐,當時的計劃是兩年建成,李昭已經感覺太快了,但實際呢?只用一年半,要知道在北方,到了冬天,是無法進行施工的,特別是混凝土。

這也造就了九九八廠的奇蹟,畢竟這麼大一個工廠發展起來,用的時間實在太少了,當然也是李昭拿出來的東西足夠逆天,基本上出產了之後,都是急需的東西,特別是金屬以及機械,更是解了全國的燃眉之急,上級也足夠重視。

現在的李昭對於廠裡接下來的發展也是比較頭疼的,因為廠裡的資金來源不可能一直如此,大毛不可能摸索不出他們採購的金屬的生產工藝,只是時間長短罷了。不過就算是以後不出口了,僅僅靠九九八廠的產出,廠裡的地位依然會非常高。因為只是廠裡產出的合金、機械,就基本上已經支撐了全國的工業發展。

這樣的機械以後還會更多,畢竟廠裡的研究所隨著發展,也會越來越強,更何況還是佔盡先機的情況下,要知道廠裡現在研究的機床,在世界範圍內那也是最先進的,而且這種優勢,也是會不斷積累的,憑藉著廠裡的投入,未來可期。

但當失去了大毛這個資金來源的時候,估計發展就會放緩,現在廠裡每年可以拿出幾億建房子,但過個幾年,估計就很難拿出這麼大筆的資金了。只是現在如果不建,也是不可能,廠裡的工人太多了,不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廠裡也很難持續發展下去,畢竟這個時代所有工廠都是要分房的,廠裡也只能跟著學。

所以九九八廠在快速發展,積累實力的同時,也有著隱憂,這也是李昭在不斷逼自己加快畫圖進度的原因所在,對於一般人來說,如果下班回家了,肯定就會放鬆下來,但李昭沒有,一直到現在快過年了,也依然在每天堅持畫圖。

因為在年後,他就會將渦扇發動機的圖紙上交,開始對渦扇發動機的試製以及研究,如果發動機基本達到要求的話,那麼就會開始飛機的全面設計。只是發動機本身就很難,李昭雖然挺有信心的,但不將實物造出來,誰也不敢妄下定論。而且廠裡現在缺的東西也多,一個是發動機試驗檯,地面的還好說。….

根據功能設計就可以了,但高空試驗檯,這個廠裡是真的沒有辦法,畢竟這種試驗檯都是安裝在飛機上的,這個時代國內還沒有這種條件,只能到時候拿飛機來實測了,只是這樣做,會有很多風險,畢竟誰也不敢保證發動機的高空效能。

就這樣,在這種隱憂之中,李昭逼著自己拼命工作,僅僅兩年的時間,就將發動機圖紙基本上完成了,到了年後,基本上就會開始進行稽核、試製,不過估計沒有人能稽核他的圖紙,原因很簡單,現在廠裡沒有人比他更懂這個了。

隨著李昭不斷收著各個部門送來的年貨以及工作的忙碌中,新年到了。當然廠裡的年貨依然豐厚,雖然上級以及給李昭送來了很多年貨,但依然根據廠裡收到的年貨,給李昭準備了一份,今年的也同樣豐盛,也直接讓李昭麻木了起來。

無他給的實在太多了,要知道上級的諸多部門加上軍方本身送來的就夠李昭一家吃上幾個月的,結果透過廠裡,一次性給的又是一年都用不完的物資。對於李昭來說,已經到了無力吐槽的程度了,畢竟是給的真的太多了。

然後一如往年,李昭再次開啟了送禮模式,只要關係還可以,然後算得上長輩的,李昭這裡都送了一份,就這樣,李昭帶著蘇雅,按照蘇父提供的名單,直接開著車,每家都是送上十斤八斤的東西,足足送了二三百家,就這樣,也只送了一小半的物資出去,可想而知,到底給了李昭多少東西。李昭都有一種感覺,就是這些人是故意的,估計是想自己吃,但又不好意思拿,準備借他的手而已。

畢竟對於這些領導幹部來說,他們是不怎麼會收別人送的東西的,而只要是李昭送過去的,就沒有不收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李昭聽蘇父說,有些沒收到李昭送的東西的,還會背後找蘇父,問他李昭是不是看不起他?然後就是蘇父又來一些名單,然後李昭帶著蘇雅繼續去拜訪然後送禮,算是一個奇葩了。

對於這種情況,李昭也是明白的,畢竟這就是以後的保障,也是李昭地位特殊,才會有這麼多人願意和李昭交好。而且說真的,李昭送出去的東西看著多,其實倒也不值什麼錢,真的好東西,還是會讓李昭留下的,而且送過之後,那些長輩也會給些回禮什麼的,那也都是好東西,總之李昭送了東西之後,一點沒虧。

禮送的差不多了,李昭也輕鬆了一些,當然家裡也熱鬧了起來。今年這個年幾個和李昭關係比較近的家庭都住在一起了,而且由於李父、蘇父以及蘇雅大哥都新分了房子,所以怎麼住都住的下了。這樣的情況下,李昭大哥當然是一早就過來了,這會家裡就直接鬧翻天了,無他孩子太多了。

由於都在一個廠裡工作,還都是廠裡的領導幹部,所以大家都希望孩子們能夠處好關係,基本上搬過來之後,第一時間就會帶著孩子一起過來認識認識。這樣的情況下,兩家大哥的四個孩子就成了焦點,而李昭家裡的花園,就成了他們的聚會基地,這裡的環境實在太好了,由於供暖的原因,這裡仍然是鬱鬱蔥蔥。….

每天一大早,所有的孩子就基本上都來報道了,大的如張師長的小兒子,也有十五六了,小的如李昭的孩子,才幾個月,當然這個是湊數的,根本不可能將他抱出來,真的想要抱出去,也是開春暖和了之後的事情了,現在不成。

他們會根據年齡,分成幾個小團體,該做作業的做作業,該玩的玩,而李星顯然成了這些人裡的老大,畢竟現在這些人裡,就他和王珺在讀大學,其他的最多也就讀高中,所以天然的就在這群孩子裡成了領頭的,對於這種情況,李昭倒是樂見其成,以後這些人如果成才了,那也會記他一個好,怎麼都不虧的。

很快時間到了三十,今年由於都是剛搬進來,在蘇父的組織下,幾個家庭準備一起過年,叫上了何家,婁董也在邀請的行列裡,也叫上廠裡的其他的主要領導幹部,算是過一個大團圓的年,做飯的事情,當然落在了何雨柱的身上,當然肯定不能就他自己,各家的女主人肯定也是一起幫忙做的。

而聚會的地點那就是李昭樓上的花園裡,由於人多,直接就擺成了長桌的模式,沒辦法,實在放不下這麼多的桌子。最後還是在沒有栽種花草的那半邊搭的長桌,才能坐下那麼多人的,要知道,今天僅僅只是孩子,就有二十來個,最後算下來,參加年夜飯的領導幹部足足有六七十人,這個規模怎麼可能不大。

之所以這麼辦,也是讓廠裡各個部分的負責人見見面,廠子太大了,如果不帶著這些人見見面,將來還不來個大水衝了龍王廟啊。要知道原本的軍工廠離九九八廠可是不近的,廠裡和那邊的聯絡本來就薄弱的

多,現在正是要好好認識的時候,再有就是研究所,將來能走多遠,靠的就是他們,可得讓他們露露面才好。

對於這個時代的研究人員來說,大部分都是不求名利的人,廠裡如果不是主動給了他們很多好處,他們能不爭不搶的研究下去,什麼專利費之類,那是根本不存在的,現在將他們推出來,就是告訴各個領導,廠裡的態度。

居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