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四十一章 農業開端

對於協助進行生態農業的推廣,這是早就定下來的事情,而且所有方案也都是已經進行過反覆稽核的,所有人員、資金等都已經協調到位,只需要按照去年最終確定的方案進行就可以。而且這些方案最終的實施人,也是地方部門牽頭,所以今年的推廣雖然規模大了很多,但九九八廠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

畢竟廠裡的農業研究所也就那麼多的人員,如果讓他們去直接指導農場,估計有個十個八個也就是極限了,今年的推廣,只要他們按照上級的指示工作就可以了。畢竟今年的推廣規模實在太大了,根本不是九九八廠能夠把握的,這裡面只是管理人員,就最少有個幾十萬人參與,比九九八廠的人還多的多。

農業相關人員派出之後,廠裡也沒有閒著,讓留下來的人員組成新的推廣團隊,拿出劃分給廠裡的兩個鎮子的推廣計劃來。對於這個計劃,那就是完全是兩回事了,專案組開會的時候,廠裡的主要領導當然是都參加了,包括李昭。

就聽這時李昭開始介紹起未來農業的大型連棟玻璃暖房來,前面雖然見過李昭寫的關於未來農業的想法,但當真的準備這麼建設的時候,眾人也是震撼莫名。對於他們這些搞農業的來說,一直都是圍著怎麼種地打轉,好不容易碰到李昭搞起了生態農業,將生態鏈引進了農業生產,而現在就要開始操縱環境條件了。

是的,大型聯動玻璃暖房,最大的作用就是精細的操縱動植物的生長條件,以此來最大限度的提高單位土地面積上的產出,這也是為什麼投資會這麼大的原因所在。就說一個魚菜共生專案,對於整個過程的操縱還不算多麼大,但已經能夠保證每畝地養殖一兩萬斤魚的同時,再種出一兩萬斤的蔬菜。

李昭想要搞得,肯定不能只是這樣,畢竟手裡有農業研究所打底,如果不搞點不一樣的,不搞點真正高科技的出來,豈不是有點對不起那麼大的投入了?要知道這次廠裡可是準備投入幾個億來搞這些專案,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這筆錢是真的很多了,按照貶值比列來算,這次投入相當於六十年後幾百億的投入了。

李昭最後說道:「關於這次的連棟玻璃暖房的建設,我建議放在軍墾農場進行,將那邊的所有土地都應用上,將裡面的其他養殖之類的設施都轉移到附近的村子裡,這樣做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軍墾農場的工人執行力要強很多。」

李昭也是考慮過得,對於新加入的農場來說,他們對於高科技的玩意,肯定是不如軍墾農場的,與其將這些設施放到那些村子裡,還不如放在軍墾農場,這樣會更快的取得效果,而且那邊也有基礎,更加容易實現,就是地方小了點。

聽了李昭的話之後,眾人都挺意動的,只是這時蘇父說話了:「軍墾農場是可以考慮進行這樣的建設,就是那邊的總體面積小了點,全部建成應該也就五千來畝吧?那邊還有一些專案進行的也挺不錯的,如果全部搬出去也不成。」

由於涉及到所有農場,各個村子以及鎮子的代表當然都在,只是他們對於現在的狀況也是一知半解,雖然都已經到李家村、軍墾農場參觀了,但對於廠裡要搞的事情,那也是兩眼一抹黑,只有原本就在廠裡的高層以及研究所的人能懂了。

這時軍墾農場的負責人當然激動了,他是知道李昭的話代表著什麼的,畢竟他對李昭寫的那個未來農業方案也是讀過的,這時就聽他說道:「廠長,這事也簡單,其實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有一定基礎才能進行推廣,李家村那邊比我們軍墾農場還大,將他們那邊安排一半再加上我們農場不就夠了嗎?而今年新划進來的農場,咱們依舊如我們這兩年做的那樣推廣,也就都能過上好日子了。」

眾人聽了之後,都是點頭,這樣其實最好,原因也很簡單,牧場那邊不用想了,現在

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攤子了,而且那邊本身也都是農場工人,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就是軍隊在負責,每年的利潤已經能夠過得很好了,自然不會再參與今年的專案,畢竟他們現在正在做的,就已經能保證很多年的發展了。

而且那邊今年也算是會有大動作,其中的一項就是會有一批人退役直接加入牧場成為牧場工人,也就是說今年的牧場,管理方面算是會有重大改變,少折騰一點才是最好的。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就是牧場的發展方向已經定了,不好再改。

這樣的情況下,新的發展方案給哪個農場都不好,只有平均下來,才是最好的,這樣今後哪邊發展的更好,那就是哪邊更有本事了,誰都不會有怨言。只是這話顯然李昭是不可能說的,畢竟他們一家和李家村牽扯太深了,由軍墾農場的負責人提最好,說來這個軍墾農場的負責人也是個妙人了。

這個事情定下來之後,蘇父也接著說道:「第二個重要的專案就是統一建房的問題,我們仍然決定對今年新加入進來的農場進行統一的住房改造規劃,這樣能夠更加合理的安排農場的生產,這一項算是加入我們九九八廠的福利。」

這一點所有的人是都聽懂了,特別是各個村莊的代表,他們是見識過李家村還有軍墾農場的房子的,別的先不管,能住上那樣的房子,還有什麼是不能克服的呢?畢竟那可都是連棟的小洋樓,是他們渴望而不可及的,這樣一下就有了。

原本來開會還頗為憂心的代表們,現在都高興了起來,本來在他們的想法裡,劃給了農場,對於他們將來的生活還頗感迷茫,現在好了,什麼都還不清楚呢,這小洋樓先安排上了,哪裡有比這還好的事情。當然這都是年前就已經決定了的事情,只是現在說出來罷了,就算是都給了房子,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

畢竟建房子的時候,村裡的人只要有空閒,一律都會主動過來幫忙,其實一平方算下來,建造費用也不過一二十來塊錢罷了,比廠裡建樓房便宜多了。接下來就是關於修路等等的專案,這些都需要農業研究所進行規劃。

確定了主要的專案之後,剩下的就簡單的多了,在蘇父的派遣下,農業研究所剩餘的人員以及兩個鎮子的政府部門開始了行動,當然廠裡也對兩個鎮子的管理系統進行了梳理,畢竟廠裡的管理和鎮上是不同的,不過這些人也算是好運,因為廠裡的職務配置都比較高,他們基本上都算是升職加薪了。

不過這也是一個嘗試,畢竟現在整個鎮子都是划進工廠裡了,所以管理上也是和以往會有很大區別的,對於如何保持今後的管理,也是有很多需要摸索的地方。不過這樣一來,倒是讓李昭的兩個姐夫有了不一樣的機遇,一直以來李昭對於兩個姐夫都是沒有什麼安排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

現在也算是進了廠裡,也給了新的安排,只是由於他們以前一個在糧站一個在郵局,都只是小職員,而且文化程度也就一般,所以想要有什麼太大的發展也不現實,只是給拉到了農場管理辦公室當起了辦事員,權利什麼的沒有多大,面子上倒是能過得去,工資也高點,當然李昭也讓他大哥多管著些,不能惹事。

對於他們的安排,也就只能這樣了,廠裡的管理層,李昭是不可能讓他們進來的,要知道就是李父,蘇父也只是讓他管起了農業這一塊,而且管的還只是具體的農業生產。農業研究所這一塊都是李昭親自管的,李父只是經常和農業研究所打交道罷了,畢竟所有農業專案都是靠農業研究所提供技術支援的。

當然農業研究所李昭能夠管理的也是有限的,畢竟他不是專業的,只是會在申報專案的時候,根據他的見識,對於研究方向進行一定的指導,對於明顯看著就不靠譜的專案進行篩選,保證廠裡花的錢物超所值罷了。而在具體的管理上,還

是研究所自己管理,廠裡管的是專案、資金、成果以及人事這一類的。

這樣的情況下,李昭當然不可能給他的兩個姐夫安排什麼重要的位置了,原因也很簡單,他們的層次太低了,根本把握不了管理崗位的工作重點,放上去最大的可能就是將事情辦的一塌糊塗,畢竟管理也是有方法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