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這個想法倒不是無的放矢,實在是馬上就要上的專案,就算是試製那也是要放在這邊工廠的,廠裡其他部分的車間,肯定是不能用來搞飛機相關部件生產的,這樣的情況下,這邊的工人經過選拔之後,肯定是要有一定數量才行。畢竟太少了的話,一旦生產任務緊一些,那就根本完不成生產任務。
畢竟這些生產都是相當困難的,不是隨便調一些人過來就能勝任的,特別是飛機相關任務,那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做的。而採取李昭的方法之後,最少翻四倍的產能是沒有問題的,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部隊急需,那也能從容的擴產四倍,就如坦克,現在年產量是五十輛,人員配到四倍的話,最少產三百輛沒問題。
要知道能到這邊來的工人,基本都要是精英才行,不然很難完成相應的生產任務,這樣的情況下,訂單太少,怎麼可能養活這麼多的人?就算是李昭將飛機搞出來量產了,以現在的軍費情況,那個採購數量能有多少?李昭估計每年能有一二十架那都是燒高香了,畢竟這款飛機的造價,絕對是天價級別的。
也許有人會問,這邊既然工人比較空閒,那可以生產其他東西啊,是的,這個想法很好,但問題是這邊將要安裝的加工裝置,大部分都會是五軸機床,零部件生產還是要用機床的。這些裝置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操作實在太複雜了,每個零件都需要單獨進行整體的程式設計,這個程式設計不僅是加工程式還包括控制系統。
現在能夠完成這項工作的,只有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就是李昭都沒有這個水平,李昭是你將系統做好了,然後根據零件編制加工程式可以,但讓他將加工程式和控制系統一起編寫,他就沒那個本事了,這樣的情況下,這些工人怎麼可能自行更改零件的加工程式?短期內基本上都只能這樣,所以必須有訂單才可以。
聽了李昭的話,蘇父說道:「實在不行的話,也就只能這樣了,也算是廠裡的防衛手段了,工人數量還是必選要保證的,不然一旦訂單數量擴大,我們很難有那麼多的合格工人頂上去,現在也只能這麼先執行下去了,不過這倒是遂了你大哥的願,他回來之後就一直挺後悔的,有一幫人交給他訓練,倒也挺好。」
李昭聽了之後,也是心安了不少,畢竟把蘇雅大哥調回來是他的意思,如果後面的工作一直沒有起色,豈不是對不起他了,要知道他現在可是意氣風發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上校團長了,雖然部隊的裝備一般,但也比現在威風啊。
當然了各有利弊,在軍隊裡的生活條件肯定是遠遠沒法和現在比的,再說了回來之後,是在家了,也不是部隊能夠比擬的,只是前途上,真的不好說,就以現在的情況來說,未來他最多就是集團副總了,將來不出意外,肯定是蘇雅接班的,畢竟這是李昭希望的,上級想來會考慮李昭的想法的。….
就以廠裡現在的情況來說,上級是不太可能直接調一個外人到九九八廠來的,要知道現在的情況是,廠裡的利潤高的嚇人,而且廠裡所有的幹部也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就算是李昭過得非常好,那也是上級提供的,畢竟李昭的功勞很大,很難給予什麼獎勵了,就說勞模的紅本本,現在他都已經好幾本了,不稀罕了。
這樣的情況下,除了多給點物資,上級是真的沒有什麼可以給的了,要是在未來,說不定還能給點股份什麼的,這個時代,那是想都不要想的,所以這樣的情況下,上級是不可能不考慮李昭的想法,隨便給廠裡更換領導幹部的。
隨著坦克的投產,也算是讓蘇雅大哥多了點信心,畢竟廠裡也算有了一點起色,同時最重要的是,坦克的研究以及改進是在持續進行的,廠裡成立的坦克研究團隊,算是和他那邊專業對口,每天去坦克研究團隊也成了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當然研究團隊
做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裝甲方面的研究,以前廠裡是沒有進行的,都是外包出去的,現在有了裝甲生產能力之後,當然是自己研究了。而研究的方式也非常簡單,主要就是炮擊試驗,廠裡也對現在的裝甲實際情況進行了測試,果然不出李昭所料,裝甲厚度大概相當於一千兩百毫米。
對於這個裝甲厚度肯定是要進行改變的,比如正面裝甲肯定是要減少一部分的,畢竟現在廠裡的火炮最大穿深也不過是八百毫米多一些,至於說貧鈾彈,根本就沒有進行研究,這樣的情況下,減到一千毫米均值裝甲的程度也就差不多了。
要知道這樣一改動,坦克的總體重量最少可以減幾噸,減少這麼多的重量,然後再換上一千五百馬力的動力,估計都能跑到七十的速度了。對於坦克的機動能力提升,絕對是非常巨大的,再說了,過上幾年,反應裝甲也應該能研究出來了,到時候再加上反應裝甲,其實護甲能力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
當然這項改進肯定不是現在就要進行的,肯定會進行多番論證之後,再在一個合適的時間,然後統一將幾項比較大的改進一起加入進去,那樣的改進才會讓軍方買賬,不然的話你直接來一個減重,你是想降價嗎?所以不會只改一項的。
李昭這時也接著說道:「這樣就好,把大哥調回來,我還一直有點愧疚呢,要知道沒有訂單,他很難有什麼功勞,雖然職位很重要,但沒有功勞,以後晉升也不容易,我讓他回來了,總得考慮他今後該怎麼走吧,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啊。」
和蘇父討論了工人配置的問題之後,李昭也放下心來,晚上送走參觀人員之後,沒有多久,廠裡無人機相關的訂單,也終於多了一些,只是沒有達到李昭的預期,李昭希望每年能有幾萬架的訂單,但最終也就是堪堪過萬罷了。不過加上輔助設施,每年也算是有了幾千萬的訂單,利潤不算多,也夠給研究團隊用了。….
很快時間就到了五一,今天是女兵退役的日子,而且今天退役的人員還非常多,最終達到了一萬五千多將近一萬六千人。而被推薦去上學的人則是多達千人,她們會和今年秋季的學生一起入學,現在都已經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對於這個人數,李昭也是意外,居然會有這麼多,而且居然都透過了測試,拿到了通知書。
不過想想也算是正常,在軍營裡,誘惑說真的,少了太多,能夠沉下心來學習也不意外,而且轉業的這些人,雖然軍事素養可能差了一些,但在這兩年多的學習中,大多數都算有了初中文化,這麼一批人加入工廠,帶來的好處將是顯而易見的,要知道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吃過大苦的,很多人都是有過差點餓死經歷的。
再加上兩年多的軍事訓練,可以說這些人在整體素質上,是廠裡現在大部分工人都不能相比的,絕對是廠裡將來最優秀的工人群體。而且由於她們的特殊性,所以這一次安排的時候,她們中的很多人都會出任相應崗位的管理崗位,當然主要是副職,對於這一批退役人員,廠裡是絕對不能浪費的。
而且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這一批人退役之後,蘇雅的直屬手下算是多了起來,這些人員主要是這批退役人員裡的軍官,她們以借調來的老兵為主,算是有管理經驗的人,她們會構成一個新的管理線,類似於婦聯,但權利卻遠大於婦聯,畢竟婦聯基本上只管理婦女相關的問題,而蘇雅這裡有什麼是不能管的?
有了這一條管理線之後,廠裡的多體系管理算是正式開始了,之所以這麼做,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防止出現官僚化的現象,要知道在企業裡,一個車間主任往往都能幹十年以上,這樣的情況下,管理非常容易僵化,而隨著擔任職務時間的增長,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現在多一條管理線,就能減少很多問題。
隨著儀式的結束
,這些人員也被分配到了崗位上,隨著這些人到崗之後,在廠裡是真的引起了劇烈的反響,想想也是,這麼多單身女員工到崗位上,當然是讓群狼興奮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廠裡給出了今年結婚的大福利,那就是分房子,只要結婚的女兵,都有分房的名額,這樣的情況下,可謂是投下了重磅炸彈。
一下子讓女兵的受歡迎程度提高了幾十倍不止,基本上每個女兵都會有幾個追求者,李昭也是咂舌,實在是蘇父這招太有殺傷力了。
居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