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五章 快要上市了

對於大使會過來,李昭是不感到意外的,實在是他們那裡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這樣,他們大部分的地區其實都是隻能種植一季作物的,畢竟他們那裡冬季的時間太長了,有些時候,冬季來的早了,可能種的玉米都不能成熟。

現在有了一個能夠完全操控作物生長環境的方法,他們又怎麼可能不感興趣呢?特別是現在準備種植熱帶植物,這就更加吸引人了,如果研究所能夠種植成功,那麼也代表著大毛那邊也能種植,這代表著什麼,可是不言而喻的。對於大毛國內來說,是解決了農業的問題,對於大使來說,就是潑天的功勞。

要知道從研究所負責人的樣子,李昭能夠看出,大使來的次數肯定不止一次,說不定每週都來看看,不過對於這種情況他倒是不在意,現在李昭巴不得他們能多來看看,然後能將合金的訂單多維持幾年,要知道歷史上,從四年前開始,貿易額就逐年減少,而最重要的是從今年開始貿易額就會銳減。

而到兩三年之後,雙方的貿易總額,就已經降到一億盧布以內了,當然那是歷史上,現在的貿易額非常高,但這個時間能夠持續多久,李昭真的不敢肯定。而現在大使經常來,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當然最終走向哪裡,李昭也不敢肯定,畢竟他只是一個工廠的總工罷了,能夠參與的事情很少。

對於目前的狀況,只能期望能夠多維持一段時間,讓他手裡的主要專案能夠順利完成,後續的研究主要就是修修補補了,研究經費少點也就是少折騰一點罷了,但現在這個貿易額,還是能夠維持住最好,想來這會是一個機會。

瞭解了情況之後,李昭就和農業研究所的負責人打聲招呼,繼續和蘇雅帶著孩子逛了起來,畢竟這裡還是挺有意思的,而且由於天氣炎熱,早早的就將遮陽網給撐了起來,又有水在不停的流動,反而讓大棚裡沒有多熱,李昭甚至感覺,很多人就是到這裡來乘涼的,不過也有不少人會搭把手幫下忙。

這種情況也算是比較正常的情況,畢竟說不定他們的家人就在這邊工作,見到了如果有不方便的情況,搭把手很正常,就比如推操作平臺,這個離不開人。而這時,也有不少人圍了上來,開始李昭和蘇雅在和研究所負責人說話,他們倒是非常注意,並沒有上來打擾,這會不聊了,周圍倒是有不少人過來打招呼。

特別是李昭的兒子,最讓他們感興趣,這倒是正常,孩子還小,出來的時間可不多,畢竟李母白天在家和蘇母一起要帶六個孩子,哪裡有時間帶著小的出來?現在李昭和蘇雅有空,倒是難得的帶著出來了,別人自然見的就少了。

這會,都是圍上來問東問西,兩人也是一一回答,而且李昭還看到了何雨柱兩口子,他們也是和李昭兩人一樣,帶著孩子出來逛,這裡倒是真的吸引了不少人過來玩,有種拿這裡當公園的意思了,不過這裡倒是給孩子科普的好地方。

應付了眾人,李昭就問起何雨柱來:「柱哥,這裡的菜質量怎麼樣?」

對於這個沒有比問何雨柱更專業的了,他是廚師,最瞭解食材的情況了,這會在這裡碰到了,李昭當然是要問問了,讓他從口感以及賣相上評價一番最好了。而且這裡又不會施肥以及使用農藥,有蟲子都是靠人工捉,所以蔬菜最終的質量,也就是看口感以及賣相了,而這個又是大廚最能評價的,李昭當然是問何雨柱了。

聽了李昭的問題,何雨柱說道:「就從賣相上看,應該是非常好的,就比如這個小白菜,你看這葉子,就比平常見得長得更大,而且也更嫩,口感想來也更好,不過還要看具體做了之後,只看賣相,倒是極好,比市場上見到的都要好。」

李昭聽了之後,也會認同,只是這會不是試驗的時候,不然倒是可以直接讓何雨柱試試,想到這裡李昭估摸著

時間,按照長勢,一些青菜估計還有一二十天就能進行採收了,也到了要考慮上市的問題了,上市前倒是可以試驗一下。

李昭這時問蘇雅道:「咱們第一批青菜估計快要採收了,廠裡準備直接對外銷售還是作為內部供應使用?我看我們在上市前倒是可以先試試口感什麼的。」

對此廠裡顯然是早有準備,就聽蘇雅道:「先內部供應,這邊百十畝地產量有限,我們自己很容易就消化了,等農場那邊萬畝開始上市,就要對外銷售了,不過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我們農場本來就是長期供應軍隊的,再加上我們和供銷系統關係很好,所以銷售沒什麼問題,就是不知道最後利潤能有多少。」

李昭點頭道:「那你回來和爸說一下吧,看看什麼時候安排採收一些,然後先用一下,看看做出來的菜怎麼樣,這只是看著好可不行,必須口感好才行。」

蘇雅聽了之後點點頭,看看何雨柱,她也有了主意,這事情也是比較好安排的,於是說道:「可以,正好明天有一些領導要來,招待餐就可以用這裡的菜。」

李昭聽了之後點點頭,明天的事情他知道,這是早已經安排好的,來的人還不少,雖然不會搞多麼高規格的接待餐,但讓何雨柱下廚,也是再正常不過的。

何雨柱聽了之後,也知道是要他出手,於是說道:「這樣的話,那我看看現在都有什麼可以用的,明天早上就讓他們送一些過去,正好試試看怎麼樣。」

李昭見何雨柱準備去找菜,也就和蘇雅繼續逛起來,今天來看看倒也放心了下來,雖然是首次搞這種模式的大規模應用,但畢竟有農業研究所的全程指導,倒是真的沒有出什麼問題,最多也就是在開始階段對於一些事情估計不足,後續稍作補救就好,也沒有什麼需要他插手的事情,現在做的都挺不錯的。

兩人也沒逛多久,十來點的時候,感覺太熱,也就回家了,這時蘇雅問道:「要不要去農場看看?那邊的情況也不錯,自從建成你都沒有去看過,要不要去看看有什麼問題,我看你都沒有怎麼給這邊提什麼意見,這和以前可不一樣。」

聽著這話,李昭也是苦笑:「我一個學鋼鐵和機械的,哪裡懂多少農業方面的事情啊,也就是有點奇思妙想罷了,現在已經到了這個程度了,只能靠農業研究所不斷的推陳出新,然後深入研究相關的技術,我也就多看了幾本書,懂得能有多少?現在這裡應用的各項技術,其實我都是一知半解的,哪能提什麼建議。」

現在的情況,確實是到了李昭能夠想象的盡頭了,就如現在的光照,究竟該用多強的光照射,才能讓效益最大化,李昭可能知道嗎?顯然不可能,這需要進行長期試驗才能得到詳細的資料,並不是誰便裝個燈就可以的。

而再進一步的研究無非就是非常專業的種子、基因等方面的研究了,如何培育良種,如何將其他基因轉移到新的作物身上,都不是李昭能夠插手的,就比如高產油大豆,就是將產油多的大豆基因,轉移到產量高大豆身上,這些李昭不會。

畢竟這一類的技術,都是處於比較壟斷地位的技術,以李昭的情況來說,最多聽說過,或者在網上看過隻言片語,能夠提供的幫助真的很小了,這樣情況下,還不如讓研究所自行發展呢,李昭最多就是提上一句,而操作則是研究所的事情。

要知道在未來知識壟斷也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壟斷方式,很多時候當你離開學校之後,再想學習知識,就變的困難了起來,而且往往都是需要花費不小的代價的。就如一些知識類的資料庫,會員費每年都是動輒幾百,甚至幾千,而在這裡往往你能接觸到的知識,也可能不是什麼非常先進的知識。

聽了李昭的話,蘇雅也是瞭然,是啊,一個人就算是再厲害,往往也只是在他

的專業領域厲害一些,一直以來李昭在農業方面的發力點,都是合理的安排生態鏈,搞生態農業,至於技術,還真的是以農業研究所為主。

聊到這裡,蘇雅也不再想這些,和李昭一起回家了,今天也逛了兩個多小時了,還帶著孩子,天又這麼熱,而且孩子還被兩人帶著走了一段不短的距離。最重要的事,現在到了差不多喂孩子的時間點了,在這裡可沒法喂。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