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參觀,一行人對於大棚的情況倒是非常滿意,這也是這裡的人對於各種菜的照顧足夠認真,首先這裡是沒法用化肥以及農藥的,所以對於病蟲害是要非常重視的,而防治病蟲害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呢?不錯就是靠人工捉,這也是為什麼每天都要有人到處檢查的原因所在,不然根本要不了那麼多的工人。
當然了這樣做的效果也不錯,大棚裡現在基本上沒有什麼蟲眼很多的蔬菜,這次也算是客戶來驗收產品了,而且結果還非常不錯,就這樣,一番參觀之後,李昭和蘇父一起送走了諸多領導,而主管的兩位領導卻留了下來。
帶著兩人到了蘇父的辦公室,請兩位坐下,送上茶水之後,機械系統的領導先問道:「發電廠什麼時候開始試車?現在也已經到了八月份了,應該有具體時間了吧?現在合金鋼的訂單非常多,除了出口的,今年的國內的訂單也在增加。」
國內訂單增加也是應有之意,畢竟三線建設開始之後,新成立的工廠也有不少,同時這些工廠建立,需要的機械裝置,也是需要鋼鐵來生產的,和歷史上拆沿海的工廠往內地搬遷不同,這次的三線建設,大多都是直接訂購的新裝置,其中九九八廠就是裝置的一大供應工廠,除了裝置之外,就是各種合金最受歡迎。
聽了領導的話,蘇父直接將一份檔案拿了出來,交給領導過目,並且說道:「由於裝置提前安裝了,所以我們的試車會在建設完成之後的第一時間進行,目前最後的建築拆模時間就在這兩天,只需要粉刷一番就算是完工了,不過現在現場的狀況有點亂,需要一段時間打掃現場的建築垃圾,所以試車定在了下週一。」
是的現在的發電廠已經到了最後的準備階段,李昭在裝置安裝過程中也去看過幾次,倒是沒有什麼問題,現在就是在等建設最終完成,然後就能直接開始試車了,試車正常,就會投入使用,到時候這臺裝置就會成為主要的運轉裝置,而十萬千瓦的部分裝置將會成為備用裝置,這樣更能節約資源,降低電價。
聽了蘇父的話,領導說道:「下週一,那就好,我們那天會請一些領導一起過來,到時候做好接待啊。現在電的問題應該不大了,你們合金的產能現在擴充到多少了,我現在還沒有看到你們上交相關報告,這對我們接下來調整供應量非常重要,畢竟全國的工廠都在要合金,不可能他們要多少我們就給多少的。」
李昭心說,不僅不可能想要多收就要多少,還有不是想生產多少就生產多少的,不過這個物資匱乏的時代,真的不是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比如產能擴充,會牽扯到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最重要的原料運輸,擴充到八百五十萬噸的話,需要增加運力,而且還是一進一出,再加上發電燃料,估計要一千五百萬噸以上。
蘇父這時回道:「我們的產能擴充倒是不難,本來就留足了廠房空間,現在擴充的產能經過計算已經超過八百萬噸了,只是我們需要的運力也會陡增,真的沒有關係嗎?除此之外就是人員,張師長那邊已經被我們要人要的影響戰力了。」
這時軍工系統的領導倒是發話了:「這點你不用擔心,你前面不是找人把老張的兒子調回來嗎?這次你如願了,你兒子原本帶的那個團,我聽說讓人給整個調回來了,準備直接編導老張的那個師裡,最終應該會給他調兩到三個團吧。」
說著領導還看了下坐在旁邊一直不說話的張師長,對於廠裡的管理,張師長一般都是啥都不管的,這會聽到關於他兒子的安排,也是終於繃不住了,一副喜笑顏開的樣子,李昭看向他,感覺他似乎還沒有反應過來,只顧著樂了。
不過就算是他沒反應過來,李昭也不打算提醒了,有什麼接下來再說,不過蘇父是真不一般啊,這事都辦成了,不僅辦成了,就看這架勢,要到的估計是三
個團,這樣的話,張師長這邊就有九個團了,這個師差不多兩萬五千人了,這編制壓縮一點,相當於兩個師了,不過倒也正常,現在廠裡的部隊顯然是不夠用的。
蘇父這時聽了感覺不錯,算是一個好訊息,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過來,這時蘇父說道:「我們現在廠裡需要部隊駐紮的地方比較多,就說飛機廠,現在的坦克以及無人機,以及現在的發動機以及未來的飛機都是會在那裡製造,那邊是在山溝裡,周圍都需要駐紮部隊防守,能有三個團過來,解決了大問題了。」
這麼算下來,廠裡的部隊已經有差不多六萬人了,放在未來,差不多都算是一個集團軍了,就是裝備實在有點差,不過想想蘇父和張師長的軍職,本來就有所提升,倒是和他們現在領導的部隊相符了,算是提前實現了張師長的理想了。
這時軍工系統的領導說道:「根據上級的說法,這次調來的幾個團是編入張師長那個師的,這樣的話,你們差不多就有一個軍的部隊了,而且由於這次擴充產能的原因,你們這次退役後的缺員,會從軍區直接補充過來,不過都是新兵。」
蘇父聽了之後,說道:「這樣最好,稍微將部隊裡年齡過大的一批退役了,估計也就足夠現在用的了,那麼現在我們差不多就將人員、裝置、電力都解決了,只是原料這一塊,估計需要投入比較大的精力,而且運力增加的也有點多。」
這時軍工系統的領導說道:「關於運力這塊的事情,問題也不大,得益於這幾年財政收入大幅度的提升,新修鐵路並不少,而且車皮數量也有顯著提高,運力這塊問題不大,就是你們這邊的工人能不能完成這麼大規模的提升是個問題。」
說到這裡李昭就有發言權了,於是說道:「領導這點倒是不用太過擔心,幾個廠裡一直在持續搞技改,我們現在的工人數已經有點過多了,管理上問題很多,為了不進一步的增加管理難度,其實我們一直在想辦法提升工人的勞動效率,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卸車,現在我們煤炭以及礦砂卸車都有很大的改進了。」
說道這裡,李昭和蘇父說道:「要不我們一起去煤炭卸車的地方看看?」
隨著李昭的話,蘇父也是點頭,為了不進一步的增加廠裡的工人數量,在最耗費人工的煤炭以及礦砂卸車的地方,廠裡一直在想辦法改成機械自動卸車。開始的時候研究的還比較慢,當百噸級的轉爐研製成功之後,安副廠長直接將轉爐的旋轉方式給用到了卸車上,一節車廂加上貨物,也就差不多這個重量。
有了旋轉機構,那麼卸車就簡單了,無非就是固定車廂,然後直接將車廂旋轉一百多度,再加上車廂的轉運罷了,這些都難不倒研究所的技術人員。
很快眾人就到了卸車點,這是廠裡的一個試驗點,今年剛剛安裝完成的,就見一節車廂被引導到卸車點,然後將車廂固定好,在機器的帶動下,直接將車廂翻轉,將煤炭卸到卸車點,然後剷車就會將卸下來的煤炭鏟到輸送帶上,運往相應的地點,看著這裡的情形,兩位領導都有點破防了,太快了。
是的,太快了,一節車廂被拖進來,加上固定的時間,也不過是六七分鐘一節車廂,就這速度,根本不是人工可以相比的,不過這速度也就一般,未來卸這一節車廂,估計也就一分鐘的樣子,現在沒法,是人工操作的,要避免失誤。
這時機械系統領導說道:「這是四月份報的關於煤炭卸車技改專案?當時沒什麼感覺,居然是這樣,這個太適合推廣了,這要提高多少效率啊。」
李昭見領導這麼說,解釋道;「這個不一定適合推廣,我們廠是人員太多了,現在要想辦法儘量少招人,不然我們的管理可能就會出問題,這裡淘汰的工人,我們都有地方安置,這也是我們廠今年工人沒怎麼增加的原因,當
然農場那邊不算,那邊都是原本各村的村民,其他廠可能就沒有這樣的地方安置了。」
現在廠裡的人員太多了,加上張師長那邊的部隊,已經有超過三十萬人了,管理起來是非常困難的,畢竟廠裡和政府部門還不一樣,廠裡不僅需要管好工人的紀律,還要管理在生產以及工人在工廠期間的吃喝拉撒以及安全等等。這些事情全部管理下來,是非常困難的,最近廠裡都在刻意的減少對外招收人員。
緊急通知:啟用新地址,請重新收藏書籤!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