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裡當然想出口,李昭也早就想到了這一點,沒想到楊廠長也想到了,不過出口這事還要看婁董,廠裡目前在出口管理部門的人也就婁董,沒有其他人了。
蘇父這時也說道:「是的,我們想到的出路也是出口,所以準備把分廠建在津門,這樣的話就能充分利用港口的優勢,同時離鐵礦更近,更能讓煤炭運輸錯開京城,降低運輸壓力,甚至我們都能將一部分合金生產放到那邊,不過這個事情要看婁董這裡了,看看能不能找到客戶,而且還需要他們自己來進行運輸。」
「如果不能出口,我們最多隻能建設一座高爐,這樣總體產能上可能會有幾百萬噸的過剩,但影響不會太過巨大,但這樣的話,我們缺口仍然較大。」
婁董這時也是一愣,沒想到會問道他的頭上,不過既然問到了他的頭上,倒是不能不回答,於是說道:「去年說的出口汽車的事情,我一直都沒有做好,我們的售後服務完全沒法做,目前只出口了幾百輛,這還是有不少人是看在面子上才買的,雖然他們後續使用後表示很滿意,但基本上也都沒有什麼購買意向。」
「想要解決汽車出口的問題,基本上就必須解決我們售後服務的問題,就如各種配件,現在壞了基本上都是沒有地方可以換的。鋼鐵的事情雖然有所不同,但我最多隻能說看看情況,你們也知道,世界上鍊鋼強國還是不少的,這些都是他們把持的生意,再加上我們沒有什麼遠洋運輸的能力,所以這生意不好做。」
蘇父聽了之後也是瞭然,是的,國際上只有少數行業是別人看不上或者別人根本沒有涉足的行業,才會比較好做,如汽車行業,講真的,那是真的很難插足,國內現在連基本的航運能力都是沒有的,哪有實力插足這麼多的行業?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廠裡真正優秀的金屬是不可能出口的,暫時只會出口普通碳鋼。
現在世界主流金屬和李昭這邊的金屬效能差距有點太大了,就如前面說到得耐溫合金,現在主流的是一千四百度左右,而使用的時候,顯然是不可能到一千四百度的,就如李昭現在能拿出來的,可以耐一千八百度,但到了一千八百度的時候,零部件的損壞速度就會非常快,使用壽命大減,這些都是不能外售的。
面對這種情況,蘇父也是嘆口氣道:「看來只能先想辦法建一座高爐了,先把我們面臨的原料鋼缺乏的問題解決了再說吧,想來幾百萬噸影響應該不大。」
對於這個時代的出口鋼材,李昭也是沒有什麼信心的,只是不想想辦法,就這樣放棄建設新的高爐太可惜了,這段時間算是一個視窗期了,再過段時間,想要建設也不太可能了,李昭可不想拖得太久,這個時代建成了,對於今後鋼鐵方面的發展,也是非常有用的,畢竟五千方的高爐,生產成本低很多。
這邊有了五千方的高爐了,那麼其他工廠想要擴建,總不好再建一千方的高爐了吧,那樣可是會造成巨大浪費的,建五千方的,也算是節約了經費吧。
待廠裡的事情說的差不多了,張師長開始抱怨了起來,就聽張師長說道:「李昭,你小子當時給我畫了那麼大一張餅,現在怎麼辦吧?到現在廠裡的坦克、自行火炮什麼的,我是一輛都沒有機會裝備,直升機你也不願意研究,你那研究的飛機,也不是我們師可以裝備的,你說說我們師該怎麼發展吧?」
聽了張師長的話,李昭也是無語,這哪是他能解決的事情,只得說道:「張伯伯,這事你找我也沒用啊,廠裡的坦克是研製成功了的,你自己要不到配額,也怪不到我啊,再說了直升機和咱們現在研製的裝備也差不多,也不是你能裝備的起的啊,這樣,你要是能夠要到兩百架以上的配額,我就想辦法給你搞出來。」
講真的,直升機對於別的工廠可能很難,但對於現在的九
九八廠來說真的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廠裡的科研能力、機械加工能力以及各種材料都不是一般的工廠可以比擬的,更何況廠裡本身就有直升機的全套圖紙,只要李昭願意,是可以很快就進行生產的,只是這款直升機李昭感覺效能有點差,不太想生產罷了。
也就是說,如果讓李昭生產直升機,那麼基本上李昭就需要對直升機進行大改了,畢竟那款直升機的載重太低了,只有一噸,是的只有一噸,這個載重其實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如果想改,那麼工程量也是非常大的。首先是動力,原本這款發動機是星型十四缸發動機,動力只有一千五百多馬力,但自重卻有五噸多。
而相應的如黑鷹,使用了雙發的,每臺的動力卻都有一千五百多馬力,最重要的是自重,不到五噸,而載重卻可以達到四噸多,有這樣的直升機做對比,李昭怎麼可能還想直接生產原本的發動機,現在進行研究的話,最快也要一到兩年才有可能出原型機,李昭暫時可沒時間搞這方面的研究,他現在太忙了。
首先是白天要搞飛機的各項研究,晚上還要出單髮型號的圖紙,如果將直升機也加上的話,那就只能將有的工作往後排了,而且最最重要的是,李昭手裡可沒有先進的直升機圖紙,他研究直升機那就是從頭開始的研究,那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不過研製太先進的李昭不敢保證,但比現在的強不少的還是有可能的。
只是這中間需要的時間,很有可能比研製飛機還要多,當然相對來說直升機還是相對簡單的,只是想要整出高效能的直升機很難。畢竟直升機運轉的時候,其實無論尾旋翼還是主旋翼都是以恆定轉速運轉的,之所以能夠運動,全靠改變槳轂上的自動傾斜器來改變旋翼的角度來實現的,所以發動機可以恆速運轉。
這樣的情況下,李昭需要研究的其實主要就是一款實用的發動機,而直升機其他部位,相對來說就要簡單很多了,只是想要完成一款新的發動機的研究,還是在沒有參考的情況下,需要的時間無疑是比較久的,李昭也就給張師長出一個難題,讓他知難而退了,畢竟短時間內李昭是沒有多少時間搞這個的。
張師長聽到李昭的條件,也是有點呆滯,李昭這一張嘴就是二百架以上的訂單,著實給他憋得不輕,李昭見這個情況,也接著說道:「其實我自己這裡還是有一個專案的,我準備再開發一款單發的飛機,準備和雙發的形成高低搭配,所以張伯伯你要抓緊時間了,如果耽誤的太久,我是沒時間搞直升機的。」
單發的版本,李昭是第一次公開說出來,不過如果雙發的成功了,那麼單發的相對來說也就簡單很多了,畢竟現在主流的飛機都是單發的,只是李昭準備搞得是機腹進氣,現在的基本都是機頭進氣罷了,但只要雙發的完成,單發的也將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畢竟中間很多系統可以通用,甚至零件都可以。
李昭也算對得起張師長了,只要他能拿到訂單,李昭是真的不介意搞一下直升機的,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廠裡的武器這塊,訂單太少了,就如坦克,一年才五十輛,自行火炮也是一年一個團,二三十輛,眼見的飛機訂單也是不可能起來,如果直升機真的能給個二百架的訂單,那也是可以研究那麼一下的。
張師長這時已經鬱悶的在那生悶氣了,是的,他知道,二百架的訂單,他是很難拿到的,坦克買不起,直升機就能買的起了?怎麼可能,直升機同樣買不起,就以現在的情況來說,直升機每年能採購五十架都算是燒高香了。
而直升機生產工廠也已經有了,李昭如果生產現有圖紙的,也是和兄弟單位搶生意,這樣的結果可能是每個工廠只給二十五架的份額,而更大的可能會是上級直接不允許九九八廠生產直升機,真的想要進入直升機這個行業,只能重新設計一款效能更加優秀的,
才有可能拿到訂單,但這樣,不是讓兄弟單位倒閉嗎?
會議開到這裡,也開的差不多了,蘇父做了下總結,基本上所有人也都大致知道了去年的情況,也明確了接下來的工作重點,算是比較有用的一次交流。就這樣蘇父也就帶著眾人一起去李昭家裡,講真今天的這個會影響還是很大的,對於剛划進廠裡的人來說,今天算是對廠裡的情況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