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李昭下班去找蘇雅的時候,見到了去找上級領導打探訊息的蘇父,這時蘇父說道:「我今天去了幾個部門,和那些部門的領導都談了一下,訊息算是比較準確的,鑑於今年推廣的五十個農場的最終成績以及對於未來產值的預期,上級決定進一步擴大對生態農業的推廣力度,資金總額現在還在討論。」
李昭聽到這個也是明白這應該是在做明年的政府財政預算,用於支援明年的各項開支,而生態農業的推廣費用,應該算是專項資金了。而前面說的十個億,應該是意向了,只是這個意向已經傳了出來,應該是問題不大的。
李昭這時問道:「預計額度有多少,還有就是有沒有將我們的想法向上級反饋?如果靠我們,那麼只能有兩個辦法,一個就是給我們最少五萬名的技術人員,當然是多多益善,畢竟五萬名,每個農場也就十人罷了。第二就是緩一年,先確定好農場以及專案,然後直接用一年的時間來進行培訓,不然我們根本沒辦法。」
十萬人李昭是不敢想的了,但如果能有五萬人,那麼直接召集之後,在過年這一段時間就開始展開培訓,然後利用冬季還剩下的這一兩個月,儘量讓這些人能基本掌握整個生態農業各個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解決辦法,明年說不定還能起到不錯的作用,但就算是這樣,那也十分的倉促,畢竟每個農場的發展很難相同。
李昭肯定是希望能夠將各個地方的發展方向,都按照當地最好的方向進行發展的,這樣既能得到最大的收益,也不至於帶來不良的後果。比如西北地區,非常乾旱,你能隨便就上一個種糧加養殖的專案嗎?顯然是不現實的,那裡必須進行保護水土的農業模式才能有出路,不然根本沒有出路。
而這種模式,顯然就是以種植經濟林為主了,比如有藥用價值的灌木,能夠提供蜜源的槐樹等等,當然這些主要會種植在不怎麼適合耕種的地方。而適合耕種的地方,也會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規劃的,總之就是一句話,找最合適的專案。
顯然明年就大規模的推廣肯定會帶來很多問題,其中最大的一項就是很可能會出現考慮不周的情況,從而導致最後功敗垂成,李昭顯然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所以他是比較傾向於晚一年在進行推廣的,畢竟這樣就有時間進行詳細調查。
蘇父這時說道:「已經和上級反饋了,上級也答應先將我們的情況反饋上去,畢竟如果我們沒有實力來做這個事情,推廣確實也沒有什麼用,一旦他們隨意上馬一些專案,最大的可能還是直接導致資金的大量浪費,所以上級會批多少經費,會根據討論的結果來,不會直接就批多少資金的,現在的經費可是非常寶貴的。」
李昭也能明白這些,畢竟如果不能抽調足夠的技術人員,批了資金也做不到推廣,所以接下來的資金會以上級能不能抽調足夠的技術人員為依據,能抽調,那麼就會進行推廣,就能批到足夠的資金,反之則不會。不過不管怎麼樣,這個對於材料廠的影響暫時都不會太大,無論怎麼樣,都要按部就班的工作。
李昭這時說道:「我們現在估計需要做一下培訓的準備了,不管上級這一次準備採取什麼措施,我們幫著培訓都是肯定的,而且培訓的規模會非常大。特別是領導要是決定明年就推廣,那我們的培訓基本年前就要進行,會非常緊張。」
蘇父點點頭道:「確實如此,就是不知道上級會以怎麼樣的方式來處理了。」
李昭想了想補充道:「如果明年直接推廣,我們恐怕需要做好直接招人的準備,當然您也可以看看軍隊有沒有這麼多的退役人員,到時候如果真的需要招人,不妨直接退役一批到年限的老兵,直接培訓,然後直接招相應的新兵,現在市面上的無業青年還是比較多的,讓他們進部隊鍛鍊鍛鍊,也是挺好的出路。」
聽了李昭的話,蘇父點頭笑道:「你這個倒是好主意,老兵裡有很多都是種過地的,而且徵招容易,紀律良好,同時基本經過多年的夜校等的教育,基本都能做到識文斷字,來個幾個月的培訓,就能學個差不多,倒是一個好主意。」
李昭也是心中一鬆,這個問題最大的難點算是解決了,接下來李昭也就不用管這個事情,後面看上級怎麼安排就是了,反正不管怎麼安排,九九八廠都算是找到了最好的解決辦法,需求太快就直接退役一些老兵,不急就從相應地方抽。
解決了這個事情,接下來對於九九八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模鍛機的事情了,李昭這時接著說道:「模鍛機的圖紙完成的差不多了,我們已經稽核了兩遍圖紙了,問題也改的差不多了,這個專案的報告可以提交了,我們接下來一段時間就是重點建設這個專案了,我估計了一下,我們應該能生產絕大多數零件。」
蘇父這時問道:「我們應該做不到吧?我前面也看過一些你的圖紙,很多零件應該都不是我們現在的裝置能夠加工的吧?畢竟那些零件都太大了。」
李昭笑道:「既然我想留在我們自己的廠裡生產,我當然考慮過這些,不然哪裡會需要上十億的資金,根據我的計算,裝置以及建設,差不多有個七八億就應該差不多了,剩下的錢就是用來製造生產這些零件的裝置的。」
蘇父一聽,也是瞭然,笑著道:「好,有了這樣一批裝置,那麼我們就具有生產大型裝置的能力了,今後廠裡也可以開始往重型裝置生產方面進軍了。」
李昭點點頭道:「是的,這次建設完成之後,我們差不多就能製造大部分的重型裝置了,不過估計短時間內想要拿到多少訂單,可能性不大。」
生產重型裝置是非常困難的,難點之一就是一般的裝置根本做不了這個活。就比如一般的機床,他是根本生產不了超大型的零件的。想要生產超大型零件,就必須製造相應的裝置,才能生產相應的零件,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根本放不下。
蘇父這時說道:「這個你倒是不用擔心,我知道有不少地方需要重型裝置,咱們這個重型裝置生產車間建成之後,絕對不會無用武之地的。」
看著樂觀的蘇父,李昭是根本不知道有什麼訂單,畢竟他一直都挺忙的,關於訂單什麼的,他是不怎麼關心的。車間生產的訂單稽核,都是研究所的相關專案小組負責的,他們如果用廠裡的裝置製造不了的,就會直接退回,一般不打攪李昭,當然除非是上級下命令必須完成的,只是廠裡還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事情。
看著自信的蘇父,李昭也是瞭然,比如現在的萬噸自由鍛,現在的加工任務就是非常繁忙的,不是沒有加工任務,而是上級會根據你的加工能力,給你派發相應的任務,只要廠裡有了加工能力,蘇父肯定是能要到專案的。
得了李昭的準信,第二天蘇父就將相應的報告提交了,而上級的反饋也很快,僅僅是報告上交的三天後,也就是十四號,週五,領導就帶著一些專業的人員來到了九九八廠。來這裡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開會,需要廠裡想辦法說服上級領導同意這個專案,然後才能安排接下來的工作,畢竟這個專案太大了。
要知道現在每年的財政收入才六七百億,而軍費才五十七億,當然現在能有這麼多的財政收入也算是偶然,畢竟出了一個妖孽的材料廠,直接將財政收入拉高了一倍還多,而去年的預算,軍費才五十七億,現在九九八廠建設一臺裝置,就要花軍費的五分之一,怎麼可能不讓上級震驚、重視呢?不說服領導可不行。
今天來的人很多,有軍工、機械兩個部門的領導,還有他們請來的相關專家,畢竟這麼一個大型裝置,沒有相關專家的聯合稽核,他們也不會放心。李昭
雖然算是驚才豔豔,但畢竟年齡太小了,不稽核如何讓他們放心?而且他們也怕李昭飄了,畢竟在過去的時間裡,李昭取得的成績太耀眼了,不得不防。
而九九八廠這邊,就簡單了,蘇父、張師長、幾個副廠長、幾個研究所的負責人都在,當然包括李昭,畢竟這個專案除了和農業關係不大,和其他所有的方面關係都不算小,所以今天這個會議,人員到的都很齊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