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的發展需要各個方面的齊頭並進才能發展的很好的,就如現在,其實廠裡只要有需要,是非常容易將發電機的產量擴大起來的,大不了就是增加裝置增加人罷了,但是,顯然事情是沒有這麼簡單的,這個時代太多的基礎工業跟不上發展的需要了,首先是電力,無疑是缺口最大的,很多時候都是制約發展的關鍵。
就如生產鋁,一噸大概需要一萬五千度電,這是硬指標,必須消耗的,想要鋁產能提起來,很簡單,建足夠的發電廠就可以了,畢竟鋁是地殼中含量第三豐富的元素,算是取之不竭的,制約發展的唯一一點就是電能夠不夠。
確定了產能之後,蘇父這時問道:「領導,那我們接下來還要不要在京城再建設發電廠,或者再進一步對現在的電廠進行擴產?現在的電能也就勉強夠用。」
確實是這樣,就如大棚,現在顯然是不能建設成補光模式的,電力供應嚴重不足,建了也是白建,畢竟如果總數為七萬五千畝的大棚全部都建成這樣的模式,那麼晚上如果全部都開啟補光模式,那麼電力需求將達到一百五十萬千瓦,這根本不是現在的發電廠能夠承受的,但是為了農業建這樣大的發電廠也不值得。
原因也很簡單,只要這新的六萬五千畝大棚建設完成,那麼基本上冬季京城的蔬菜供應也就充足了,畢竟還有大白菜、蘿蔔等可以種植,並不是全部靠大棚。
不過聽到蘇父的一番話,領導也是沉吟起來,好一陣才說道:「你們先打一份報告上來吧,就寫發電廠再建一座發電機組的事情,想來有三套三十五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外加六臺十萬千瓦的發電機組,暫時京城也夠用了,接下來我們先解決一些地方的剛需再說,畢竟現在無論銅、鋁生產都受到了電力的制約。」
領導的話,廠裡自然沒有意見,現在再建設一套發電機組起來,顯然是最好的,畢竟兩臺裝置也要計劃檢修的,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開十萬千瓦的裝置,那些裝置的生產成本,可是比新裝置要高一些的,開他們顯然不划算,而且再裝一臺新的發電機,這些老的發電機也可以拆下來,支援三線建設了。
這樣還能將廠裡的地方騰出來,安裝更加先進的裝置,這對於發電廠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是淘汰落後產能,且減少裝置型號,對於操作也非常有利。
確定了專案,又和領導交流一番,眾人也就將領導送走了,現在的領導是非常忙碌的,可沒時間在廠裡吃飯,今天能來看看,也是因為這臺裝置很重要,不然這種投產,領導都不會來,而且可以預見的,第三臺裝置投產,領導肯定不來。
送走領導,組建新的發電機以及電機生產工廠的事情,以及建設新的發電機組的事情,自然是落到了蘇父的頭上,李昭現在很忙,顯然是沒有精力管這些事情的,現在的飛機制造已經到了關鍵時刻,而且發動機試驗也到了新的階段。
這些天,基本上他一有時間就泡在飛機制造廠,這些零件很多都是首次加工,對於加工工藝以及零件質量,都需要進行嚴格的監測,這和地面跑的車輛是完全不同的,畢竟地面的車輛出點問題,還有可能保住命,損失也會比較小,但戰機一旦在高空出現問題,那損失可就大了,不說出人命,就飛機那價值也非常大的。
不說這個第一架驗證機,就說以後量產了,那也是最少一千多萬的東西,而這架驗證機那就更加貴了,地面跑的零件加工的時候,只要工藝討論好了之後,零件尺寸、精度沒什麼問題,大不了測試的時候看效果,但這種飛到天上的飛機,誰敢馬虎應付?也許就是一個零件有問題,直接就將一架飛機葬送了。
就是因為這個,所以,幾乎每一類零件加工之前,都要好好討論一下零件的加工工藝,而且零件加工出來之後,還要進行各種測試
,看看零件符不符合要求,這第一架驗證機,其造價,絕對是非常高的,李昭估計會超過兩千萬。
至於說發動機試驗,已經基本將加工工藝確定了下來,現在做的是模擬使用環境的試驗,比如高空的稀薄空氣、雲層、結冰等等,只是能起多少作用,李昭也不敢肯定,他現在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畢竟現在沒有空中試車平臺,無法真實的模擬高空的情況,畢竟高速飛行時,進氣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
也就是在這些忙碌之中,時間到了五月二號,今天是秦京茹結婚的日子,今天因為蘇雅的要求,李昭並沒有去上班,當然今天也是星期天,只是由於太忙,李昭一般週末都不休息罷了,今天有事,也就沒有去了,當然工作是安排好的。
早上吃過飯,李昭就去找了下何雨柱,和他約好了出發時間,他們今天也要去,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去,就去老太太以及何雨柱,何雨水忙著準備高考,自然不會去,現在離高考時間已經只有兩個多月了,誰都不敢讓她分心。
至於婁曉娥,還在坐月子,哪都不能去,不過還好,婁母現在在這邊幫著伺候著,倒是不會餓到她們,至於娜斯佳,早上吃過飯就出去了,她的事情也挺多的,現在過來學習的人,基本上也是全面參與今年的農場建設,她要兼職翻譯。
到了這個時候,李昭才想起來禮物的事,問起蘇雅道:「咱們準備的是什麼禮物,我到現在還不知道呢,也沒見你買什麼東西回來啊,不會是從家裡拿吧?我想想,家裡的東西,那些長輩給的紀念品不行,也就一些藥材還能拿得出手了,你是準備帶點藥材過去嗎?這結婚送藥材好像有點不怎麼吉利吧?」
聽著李昭說了一通,蘇雅直接被逗樂了,笑道:「就你會想,怎麼可能送藥材,不過我送的算是他們非常需要的,沒多貴,倒是很實用,也不太好弄到。」
李昭聽到這裡,也就跟著一起去看蘇雅準備的是什麼,來到房間,就見蘇雅開啟櫃子,將一個大包袱拿了出來,李昭一看就知道是什麼了,兩床棉被。
李昭看到這個,感覺挺不錯的,是的,這個時代棉花供應那是真的少,每人每年只能供應一斤棉花,是的,只有一斤,很多家庭,存好幾年才能攢出來全家人用的棉衣、棉被,而且棉花的價格也高,一般一斤棉花的價格在一塊二到一塊三之間,這個價格對於這個時代來說,算是天價了,不僅貴,供應的還特別少。
之所以這樣,原因也是非常簡單的,那就是棉花的產量是真的低,這個時代的棉花並沒有經過科學的育種,再加上肥料缺乏,產量是非常低的,一般畝產能有四五十斤已經算是不錯了,偶爾能達到七八十斤,那就絕對是高產了,這樣的產量下,想要供應給七億多人口使用,不貴就沒有天理了。
李昭這時問道:「這兩床被子多重?何家應該也是兩床棉被吧,這禮挺好的。」
確實挺好的,雖然秦京茹他們都是廠裡的員工,更是有研究所的胡研究員,但想來他們最多也就有兩床新棉被,如果想有四床,那麼估計就要去借票了,不然到了冬天,他們兩口子,估計都沒有新棉花做新棉衣了。
蘇雅這時說道:「兩床八斤,何家的也是一樣的,這樣就有四床被子了,再加上他們自己準備的,短時間內他們都不用為了棉被髮愁了,而且價格也合適,加上被面,十幾塊錢,咱們送出去,剛好合適,不算貴,但心意絕對夠。」
李昭自然同意這個說法,很快時間到了十點,李昭就直接挎起包袱,跟著蘇雅,一起去何家喊人了,很快蘇雅就扶著老太太,而李昭以及何雨柱,每人挎著一個包袱跟著,待眾人坐上車,幾人很快就到了地方,是的很快,離得不遠。
待李昭到達,新人已經在樓下等著了,見是李昭的車,都是
趕忙上來迎接,李昭還沒下車,兩位新人就開始了問好,李昭見此,當然也是一番恭喜,然後就和何雨柱一起下車,將車上的東西拿下來。
而蘇雅這時也扶著老太太下了車,李昭和何雨柱將帶來的東西,交給迎接的人,讓李昭意外的是,老太太居然也帶來了禮物,就見老太太從口袋裡掏出來一個小包,塞給了秦京茹,口裡說著:「好孩子,太太也祝你們白頭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