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也不含糊,直接起身一揖到底,對著張師長直接一個九十度作揖,說道:“謝謝張伯伯,您可是幫了大忙了,這樣的話,現在還能趕著在下雪前開一次荒,就算今年種不上,明年也能種一季春玉米或者小麥。這生態農業也可以加足馬力展開了,咱們爭取十年後開始搞工業化農業。”
看著眾人都不意外的表情,李昭知道工業化農業的方案他們也都見了,這一點李昭一點都不意外,很簡單的道理,李昭現在拿出來的東西,他們不管是什麼,那可是都非常重視的,希望能從裡面找到什麼好點子。
說完正事,眾人也和李昭老爹一塊去村裡看看,現在村裡人也都知道自己村被劃給了軍隊,以後都算是軍隊的人了。好處當然有,以後村裡每年固定有兩個參軍的名額,全部從民兵裡抽調,當然也可以不用,這人情社會,不就是這樣嗎?
看著眾人要出去,蘇雅問了是去村裡看看後,也是跟著去看看,她也對村裡的變化很感興趣。要知道,這個村子真的是每天都在變,發展非常快,也許將來自己可以寫一篇李家村變化的稿子,詳細介紹生態農業。
村裡確實又有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現在冬小麥已經種好,而村民仍然是分成兩撥,一波是開墾荒地的,一波是繼續挖溝的。村裡的婦女則是在到處割草,包括苜蓿,那個要搞青貯。草也有用處,所以割草晾乾之後也可以算工分。
李昭不由得問自己老爹:“爸,咱們村這一段時間又開了多少荒地,我怎麼感覺好像又擴大了不少啊?”眾人往前走,李昭也是在大概估量,發現耕地又變大了不少,前面超過了一千畝,現在最少要再多個一二百畝。
李父也是笑著回答道:“估計又多了二百多畝,如果有拖拉機,那更快。”
眾人邊走邊看,轉了一圈來到養殖區,現在這裡變化也很大,開了不少蘑菇、木耳等的種植區,現在都還在種植,看著這裡,李父說道:“今年雖然開始種的晚,但也收了一批了,現在估計在下雪前能再收一批。”
現在養殖區已經為過冬做準備了,農村裡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土坯,直接壘牆,厚度比較厚,也能比較好的保暖。李昭看了看,都很滿意,也是按照自己要求搞得,不過應該也是諮詢了農業專家的,現在村裡就還有農業專家常駐。
再看了看蚯蚓養殖的規模,還不錯,最少擴大了一倍都不止,應該是最近都沒有用蚯蚓當蛋白質飼料,不然規模不可能會擴大這麼多。李昭也是不知道就問,自己老爹肯定知道是怎麼回事,於是問道:“爸,最近蚯蚓是不是沒有消耗?”
果然,李昭老爹答道:“是的,最近農業專家在觀察溫度變化對於蚯蚓生產的影響。現在正好是秋天了,氣溫變化比較大,他們都在觀察蚯蚓的活動、進食情況,最近這一段時間都沒有使用過。量倒是多了不少,明年正好擴大養殖規模,也正合適。”對於這些農業專家,李父是非常滿意,幫著村裡解決了不少問題。
看著自己老爹高興的表情,李昭問道:“是不是覺得這些專家能幫上很大的忙?如果這樣的話,不如您和那些專家打聽打聽,他們那畢業的學生有沒有願意來咱們村的。現在咱們是生產建設兵團下屬的農場,咱們應該可以給他們弄到幹部編制,說起來咱們村的條件也不差,說不定有人願意來。”
李父聽了也是兩眼冒光,說道:“還真是,我打聽打聽,如果有願意留下的就太好了,咱們今後發展也是要靠他們才行,不像你是個二把刀。”
李昭一聽也不樂意了,於是說道:“我是二把刀不假,但我比他們會動腦子啊,你看現在他們不都在為我的想法努力嗎?還是我更厲害。”
來到這裡,蘇雅就不時的往山上瞟,看著眾人要走,蘇雅拉著李昭道:“咱們能進山看看嗎?小時候這個時候都是上山採野果,我好想去看看。”
聽了蘇雅的話,李昭也是問起自己老爹:“爸,今天有人上山嗎?”
李父一聽就知道兩人想上山,說道:“有,最近天氣好的時候,每天都有一個班的民兵帶著人上山。主要採些野果、山核桃、草藥什麼的,碰到大牲口也會打些回來,現在這個點,他們剛出發不到一個小時,你們快點的話,能趕上。”
聽到兩人想去上山,張師長第一個響應,他也想去,軍隊的幾位一合計,正好也放鬆放鬆,也要跟著去。這下好了,加上他們的警衛,這一下就是十幾個人了,李昭老爹也是沒辦法,只能也一起跟著了,不好放客人單獨上山不是。
眾人返回村裡,一人挑了一把武器,張師長還真是個性,找了一把38式,這還是戰場繳獲的。真正的老槍,不過槍管是換的新的,只是現在沒有什麼人用了,不過保養的不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保養一次。
一行十幾個人浩浩蕩蕩的出發了,李昭對這裡很熟悉,再加上年齡小,開路的活歸他了。還好,也算有點軍人的模樣,沒有丟人,再怎麼說也是訓練過的。
倒是蘇雅,到了山裡就像開啟了什麼開關一樣,一會跑到這邊,一會跑到那邊,一會摘個酸棗吃,一會撿個核桃敲開嚐嚐,像是一下回到了小時候一樣。
果然走了一個多小時,就遇到了村裡的隊伍,他們正在裝山核桃,和他們交流了一番周圍的情況,得到沒有發現大型肉食動物的訊息後,李昭一行就繼續往山裡去了,其實在山裡,這樣走是走不了多少路的,就這樣走半天,最多也就走出去十里八里路,這個路程已經算不錯了。特別是今天他們九點來鍾才出發。
這次的目的地是距離村子十幾裡遠的一個低窪處形成的池塘,周圍沒有人煙,那裡估計有動物,打獵就到那裡去碰碰運氣,能打到算運氣,打不到也沒關係,帶的有乾糧。鑽山林可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山林裡樹木、灌木很多,經常可能會有什麼落到身上,癢只是小問題,有時候直接就是什麼有毒的東西。
果然快到中午眾人到了那個水塘附近,別看現在已經到了十月底,氣溫不高,但仍然都是滿頭大汗,走十幾裡山路還是相當辛苦的。現在接近中午,眾人小心的接近池塘,看了看,大家都很失望,沒辦法一路上一個大的動物都沒看到。
李昭這時說道:“這次進山估計什麼都打不到了,除非準備打野兔、野雞之類的。應該是村裡組織人員進山次數多了,附近的動物都嚇跑了。”這應該是現在的實際情況,動物基本都是怕人的,一般有人生活的地方,除了一些鳥類、老鼠之外,基本很難看到其他動物的身影,除非餓極了。
張師長這時說道:“就準備在這裡露營了是吧,那我到附近轉轉,看看有沒有什麼收穫,如果實在不行,就打幾隻兔子吧。”說著他就帶著人出去了,看的蘇雅也是躍躍欲試的,不過李昭沒讓她出去,畢竟這裡還是挺危險的,雖然沒有看到什麼,但萬一遇到什麼猛獸,還是比較麻煩的。
就這樣,一次沒什麼收穫的進山結束了,眾人回到村裡已經到下午三點多,也就帶回來了幾隻野兔。至於說為什麼不打野雞,那玩意肉太少,眾人都不樂意打,野兔還算好,至少有點肉。蘇雅收穫算是最大的,不僅有各種野果,還有一窩小兔子,這是李昭的成果,發現了兔子窩,挖了個把小時才抓到的。
回到村裡,拖拉機已經送到了,十臺,一水的東方紅七五大馬力拖拉機,配套的農機也是一應俱全。而且油帶的也不少,一百七十升油桶,直接帶來了二十桶,用一輛卡車運來的。李昭很想上去試試,但他沒有開過履帶的,只能看著了。
不過李昭算了算油,不由得心裡一突,對著自己老爹道:“這油看著多,可是用的更快,就這一臺拖拉機,一天開十個小時算,估計都要一大桶油,這二十桶可不夠怎麼用的啊。”說著李昭還向張師長那努努嘴。
李昭老爹也是會意,這事還是要找張師長解決,畢竟這拖拉機太耗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