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上,白骨真人徐甲隱約察覺到有同道中人窺視,卻沒有放在心上。
此前,百眼神君運用自家妖仙之體的“千里眼”試探過一次,頗有欣賞讚嘆之意,白骨真人就欣然受了。
不過葉知秋明顯來者不善,一股躍躍欲試的挑釁戰意,徐甲卻自視甚高,反照過後發現葉知秋的實力,就完全不把一個新晉陽神真人放在眼裡。
葉知秋髮覺不對勁,點破迷障將道體分身恢復清醒。稍後,他與法域主持者商君密談許久,才笑著撤去屏障。
沒過多久,葉知秋獨自一人向西,往阻隔東西兩都往來的函谷關步去。
此舉著實吸引住許多有心人的目光,其中不乏諸侯勢力的密探,旁門左道的眼線,甚至還有不知所謂的散修聯盟埋下的“釘子”,都在密切關注此事。
掛在洛陽城東門的修士道人,實在是太打臉了,不過有律法神域和十二都天鬼神大陣壓著,也真的沒人敢來自找苦吃,實情是各家宗門都在忙著圈地。
即便其中位分最高的滅塵子,蜀山劍修道脈的二代弟子,換算下來應該是玄都太上一脈的三代,卻始終不見有同門師兄弟前來營救,由此可見,玄門大教也不可靠!
一舉一動都能引起世人矚目的葉知秋,逕自往函谷關漫步而去,看似走地很慢,卻是在運用類似“縮地成寸”的高妙身法趕路,絲毫不比神駿狂奔速度遜色多少。
洛陽城中按捺不住的同道中人,悄悄地離開法域籠罩範圍,忍不住想看一場仙真鬥法的好戲,各自施展奇術妙法,紛紛往函谷關遁去。
一路上,多是雜駁的劍光,蹩腳的遁法,壓地很低的雲路痕跡,不用說肯定是來自旁門左道的門人。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有真傳、入室弟子故意藏拙,他們沒有玄門大教的森嚴規矩,反倒很懂得變通,以適應不同的環境。
不到二百里的路,大漢帝國徵發役夫修的驛道,早就被戰亂破壞地一塌糊塗。
葉知秋看到這一幕,自然是喟然而嘆,卻什麼也沒說。
常理來說,路政崩壞往往就是帝國黃昏的先兆,導致政令不通,上情難以下達基層,下情難以上達天聽,矇蔽視聽之下,一系列的併發後果,就是形勢逼人活不下去,只能揭竿而起,幹著造反上位的大事。
葉知秋暫時不去理會,也不看身後左右的同道中人,直接來到函谷關牆前。
白骨真人徐甲嘴上不說,心裡卻不敢小覷一氣鯨吞洛陽城的葉知秋,早就勾連起附近的古戰場,收攏降服一支戰國大秦鬼軍在麾下聽用。
只見偌大一座城池似的關牆,陰氣森森如梳如篦,不像人間陽世的關隘,更似九幽黃泉的冥土鬼城。
聽著寒風呼嘯而過,人心不禁瑟瑟發抖。越冬南飛的雁鳥,經過函谷關上空,不小心著了道,直接凍成冰雕紛紛墜落到地,當場四分五裂,血肉模糊。
地上甚至浮現霜花,不斷往周圍蔓延,牆角掛下長短不一的冰稜,偶有穿堂風吹過,紛紛折斷落下,啪啪啪地一陣亂響,參差不齊地插在地上,直似冰晶叢林,叫人看過一遍就膽顫心驚。
葉知秋如今成了陽神真人,眼光自然高出以往許多,看出白骨真人徐甲依仗地利優勢展開的法域,不止是戰魂成軍的陰域,還有應和季節氣候,故意展開的冰風法域。
暗中是否還有白骨真人本身獨具的死亡、殺戮道域,就不得而知了,不過葉知秋早就將額外變數計算在內。
看著信心十足的挑戰者,白骨真人徐甲莫名有些心驚肉跳的感覺,他師從玄都太上教主,靈覺之高遠超同門,因此得了警兆就有點遲疑。